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艺术
明·王越《镇楼秋爽》赏析
时间:2025年10月22日 | 来源:大同晚报

说到明代的“威宁伯”王越,大同人实在是不应该不知道的,如果在明代当时,此人更是名震朝野,堪称一时无两。王越(1426-1499),初名王悦,字世昌,大名府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故而世称“王威宁”。既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臣(另二位为王骥、王守仁)之一,亦为首任“三边总制”。去世后追赠太傅,谥号“襄敏”,故后世亦恭称其为“王襄敏”。王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奇才,既是能够驰骋沙场、斩将搴旗的名将,又是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诗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将军诗人在镇守大同时所写的一首七律:

镇楼秋爽

明·王越

瑟瑟西风吹雨晴,可怜佳节在边城。

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惟今夜明。

抚剑不堪伤往事,举杯空自惜离情。

君恩未报头先白,赢得辕门说老成。

这首诗录自清·顺治《云中郡志》卷之十四《艺文志·题咏·云中郡八景》。明人陈全之所撰笔记《蓬窗日录》中录有王越的一首《云中中秋感怀》:“瑟瑟西风秋雨晴,可怜佳节在边城。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惟今夜明。抚剑不堪伤往事,举杯空自惜离情。君恩未报头先白,赢得辕门说老成。”(明·陈全之撰、吴一琴等校《蓬窗日录》)尽管二者题目不同,文字上也略有出入,但显然为同一首诗,据诗题更可确定诗作以中秋为背景。此外,另一位明人曹学佺编纂的《石仓历代诗选》又收王氏诗一首,题为《丁亥中秋》:“瑟瑟西风吹雨晴,可怜佳节在边城。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无今夜明。鲁酒为谁浇战骨,商歌空自怨和盟。睢阳已死汾阳老,羞对儿曹说用兵。”由此可知更准确的创作时间:丁亥中秋。“丁亥”为成化三年,即公元1467年,时年作者41岁。

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所录之《丁亥中秋》诗与顺治《云中郡志》所录之《镇楼秋爽》究竟是什么关系,尚待日后条件成熟时进一步考证。到底是作者王越本人为应“八景”诗而改诗题,还是后来志书编纂时改诗题以切“八景”,尚不得而知。

诗的开篇写道:“瑟瑟西风吹雨晴,可怜佳节在边城。”意思是说,塞上带着寒意的瑟瑟秋风,竟然吹停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天终于放晴了;在这个应当举家团圆的节日里,可怜我是一个人孤身客居在边城大同。“瑟瑟”是专用来形容风声的词,“西风”是从西面刮来之风,多指秋风。古人每每喜欢以“瑟瑟”修饰秋风、西风,如“青城高处访真仙,瑟瑟西风九月天。”(五代·真一子《游青城山》)“瑟瑟西风下建章,御栏无限菊花香。”(北宋·王仲修《宫词》)“瑟瑟西风不受欺,自缘晚节在东篱。”(明·朱诚泳《菊》)“瑟瑟西风帘外卷,绿水红村,小棹随流转。”(清·黄永《蝶恋花·晓发》)唐人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鉴湖女侠秋瑾《更漏子》词中有“云漠漠,风瑟瑟,飘尽玉阶琼屑”。“可怜佳节”也是古代诗人常用语,早在北宋时就有诗人写过,“可怜佳节物,似不系衰翁。”(北宋·贺铸《清明病中》)南宋诗人又道,“可怜佳节里,兄弟各东西。”(南宋·王十朋《中秋思乡用瀼溪韵》)明朝人也写道,“遥望好山空罨画,可怜佳节负登临。”(明·谢迁《重阳怀雪湖有作》)清人亦有词写道,“山菊经霜,可怜佳节近重阳。”(清·李殷相《减字木兰花·发鹤浦,午憩丫鱼所。口占》)边城:临近边界、位于边境的城市,本诗中指大同。全句充满了“独在异乡为异客”般的离恨乡愁。

第二联,“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惟今夜明。”是作者结合身世,对景发出的感慨:人生一世,无非百年之寿,其中又有多长时间是康健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算来今晚的月亮是最明亮的。

第三联,“抚剑不堪伤往事,举杯空自惜离情。”手握腰间悬剑之柄,不由得为往事伤感;举杯饮酒,更让人痛惜离别之情。

结尾,“君恩未报头先白,赢得辕门说老成。”这又可说是这位将军诗人此时的心声:国君的深恩尚未报答,头发已经白了;仅仅赢得了人们的一种赞誉:这位将军在军中是最老成持重的。古代忠臣、将帅们表达自己要报答君恩时,每喜说“未报头先白”。如“仁君未报头先白,故老相看眼倍青。”(北宋·范仲淹《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其一)“圣恩未报头先白,西望长安泪湿巾。”(明末清初·朴仁老《述怀》其一)“辕门”原本是指古代君王出巡,驻驾于险阻之地,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个半圆形的门,后世亦指军营的门或衙署的外门。如太史公在《史记》中写道,“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老成”则是说因经历多,而显得老练稳重。元人乔吉杂剧《金钱记》中写道,“明日驾起一辆细车儿,着梅香相伴,叫两个老成伴当伏侍你去。”(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代诗人金幼孜有诗,“敢惮劳行役,空惭负老成。”(明·金幼孜《早发白河》)清人周永铨亦有诗,“门前问字多俊英,堂上论文皆老成。”(清·周永铨《䱐溪吟赠归愚子》)这里,诗人既有君恩未报的惭愧与自责,又有对自己戎马生涯的肯定和得意。

责编:王宇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