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大学阅览室第三排靠过道的座位上,猛然抬头,窗外池子里金色碧波隔着大落地窗闪闪发光。然而,终不及那抹斜晖中的故乡——独一无二,把时光浸得绵长。
记得大学要开学了,临行的前一天,我坐在汽车最后排的座位上欣赏故乡的光芒,恋恋不舍。红灯亮起的刹那,汽车恰好停在工人文化宫门口。上世纪的玻璃幕墙正吞吐着夕阳,泛黄的玻璃越发耀眼,我知道它也在跟我告别。告别的不只是现在的我,还有已逝的童年。想起12岁“圆锁”宴请之后的娱乐项目,经常是来这里看场电影。似乎每次都是夕阳作伴,照在刚取好的电影票根上,悄悄跟朋友换票到喜欢的同学身旁坐下,那是最快乐的时光,像电影里永不褪色的胶片。
黄灯亮起,柔和的黄色照射在马路两侧高楼的屋顶上,我的故乡就变成了一座金色的城堡。 伴随着绿灯亮起,汽车缓缓启动,又似乎走进了我的高一光阴。回想起来,有幸福也有年少的寂寥。晚饭的时间,夕阳照进来,她发梢的碎影落在我的课本上,周围脚步匆匆,我和她却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等着,等着同学们都去了食堂后,我们相视一笑。起身下楼,夕阳照在红色的教学楼上,红色和黄色交错融为一体。我们踩着影子并肩丈量空荡的林荫道,虽不语,但45分钟足够把心跳听成慢板的诗。橙色的光不经意间照在她的脸上,她的眼神闪烁着青葱朦胧。这也许是我高中时期最幸福的时刻了,没有焦虑压力只有当下的我和她。随着高考的临近, 再见了“他和她”,剩下寂寥陪伴着回忆……
如今只有放假才能回一次故乡,舷窗外的云层总在降落时裂开缝隙,让故乡的夕阳余晖泼进机舱。下飞机时总要看一眼西边的太阳,它依旧是那样光芒倔强地迎接着一个个游子回家。半年回一次家,第一件事是去吃一碗刀削面,还有伴着夕阳爬一次城墙,再看看牌坊和红墙。城墙被染成琥珀色,那些被岁月磨蚀的砖缝,正渗出20载未变的暖意。
有人爱故乡的蓝天,我更爱故乡的夕阳。它红得耀眼、红得高昂。晚霞漫过这座北方小城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祥和而又生机勃勃。
阅览室闭馆铃声惊起思乡的人,西天的云霞正把归途染成橘色,似乎是那故乡的夕阳余晖漫过舷窗,又似那抹倔强的金红悬在故乡的屋脊上,等着为游子续写未完的胶片。
文/罗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