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艺术 >> 文学
汉献帝后记
时间:2025年06月18日 | 来源:大同晚报

       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封其为山阳公。在我所写《汉献帝的结局》文章中,主要讲述了汉献帝去世后,魏国对其葬礼的操办情况,魏明帝曹叡也算是厚葬了刘协。经查阅资料,刘协贬居修武县浊鹿城共14年。之后,其后代世袭山阳公,一直到西晋后期塞北少数民族南下建立政权,山阳公国于309年灭亡。

  汉献帝在贬居期间有什么故事?其后人状况如何?2019年国庆假期,大同三国演义研究会一行8人驱车专程前往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进行实地考察。

  汉献帝的墓冢位于七贤镇古汉村南,称“禅陵”,是豫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禅陵规模不大,占地约8亩,由汉献帝刘协陵墓、刘康墓、刘瑾墓、汉献帝陵寝碑、汉禅陵基址碑记、汉献帝飨堂、献帝庙遗址组成。陵区没有大门和围墙,也没有帝王陵墓应有的石人石马。

  陵墓坐北朝南,封土较多,高约七八米,上面长满了树木及荆棘杂草。冢前正中立有青砖碑楼一座,内嵌青石碑,上圆下方,楷书阴刻“汉献帝陵寝”,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河北镇总兵方城王普所立。碑后为两层高的明楼,沿着明楼可上到墓顶。墓前东侧立着一块顶部破损、字迹模糊的石碑,依稀可见为清雍正九年(1731年) “汉禅陵基址碑记”;西侧则立着一块黑色石碑,为古汉村村委会所撰刻的“汉献帝禅陵简介”。

  简介大致讲述了刘协的生平,生于181年,为灵帝中子,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其为帝。初平元年(190年),迁都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刘协迁都于许。延康元年(220年),刘协禅位于魏文帝曹丕,降封为山阳公,居于浊鹿城(今修武县李固村南)。魏青龙二年(234年),山阳公薨,魏明帝从汉天子礼葬。魏景元元年(260年),曹节皇后薨,合葬禅陵。

  众人读着简介,但最后一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汉献帝禅陵……是联结中日友好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汉献帝禅陵怎么与日本还有着关系呢?

  四处张望,陵区连个工作人员也没有,游客也很少。这时发现陵墓的东边是果园,种着各种果树。众人遂顺着果园小路走,走不远,看见有3间平房,屋前有一老妇在卖石榴。大家一边挑着买石榴,一边七嘴八舌地与她攀谈。老妇有生意自然高兴,又看大家好奇,也就热情地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汉献帝及其后人的故事,故事的情节令我们惊诧不已,但也解答了一些疑问。

  老妇为看墓人,姓张,今年64岁。她是山东人,随丈夫(姓刘)来此看墓已30多年了,村里安排他们看墓没有工资,靠在墓地两边种地、种水果树为生。丈夫已去世了,现仅余她一人在此。

  她讲,刘协在此地居住10多年的时间里,利用在宫中所学医术,走乡串村,为当地居民医疾治病,医术高明,医德和名声都很好,深受百姓的爱戴。关于刘协的后人,在陵墓的东南,是刘协之孙刘康的墓;而在陵墓的东北,则是刘协曾孙刘瑾之墓。到刘协的玄孙这一辈时,有一位玄孙非常了不起,叫刘阿知。此人有胆识,为躲避追杀,聚集家人从此逃避到了日本,他和他的后代还在日本当了官,就居住在日本,他的后人还不忘刘协这个祖宗,不定期在清明节来禅陵祭祀,去年清明节还曾来过。刘协的生日是正月十四。

  老妇听说我也姓刘,遂带着我们一起来到墓前的飨堂。飨堂为村里所建,仿汉式的建筑,三开间,祭祀所用。殿内正中为汉献帝塑像,右侧为其妻曹节塑像。塑像均为泥塑坐姿,仔细观看,两人的面部表情凄凉,呈苦相、无奈状,特别是双眼似乎含泪欲滴,感觉是纵有千言万语却又欲语还休,令人不禁生怜。

  站在简陋的飨堂内,大家感慨万千,回想汉献帝的一生,虽然贵为天子,人也聪颖,但几乎一直被董卓、曹操、曹丕所挟持,成为傀儡皇帝。就连妻子,也是曹操的女儿,还可能是专门安排到他身边的监视者。活得战战兢兢,没有行动自由,真是生不逢时。

  离开禅陵时,我给看墓老妇留了联系电话,以期能在日本的汉献帝后人再到禅陵祭祀时取得联络,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汉献帝及其后人的情况,这也算是三国研究的拓展吧。

  为印证考察所得,回来后查询,国内史料没有记载,却在网上搜索到了关于刘阿知的相关资料:

  一是河南文化产业网2010年3月20日刊登作者张体义“焦作市汉献帝禅陵正申报国保”的文章,提到《大河报》记者采访了修武县博物馆原馆长冯清长,讲到日本三姓源于山阳的内容:日本有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家族,据说都源于修武,是汉献帝刘协的后裔。289年,刘协的玄孙刘秋袭爵山阳公,另一个玄孙刘阿知却决定率其家族东渡扶桑。刘阿知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及族人共2040人从修武到达山东登州海岸,从那里漂洋过海到达日本。他们最初居住在现在日本的奈良县,后陆续有族人迁至冈山县和其他地区,逐渐散布在日本各地。日本史书尊称刘阿知为“东汉使主”,其子为“都贺王”。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刘阿知的场所。后来,刘氏后裔分支分别被封姓为坂上、大藏、原田,繁衍至今,发展成为日本的望族。据说,日本人过元宵节、中秋节也是受了刘氏家族的影响。冯清长说:近年来,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后人到中国祭祖,其中不少人专程到修武寻根谒祖。

  二是百度搜索“刘阿知”词条,简要内容为: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五月初一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倭奴国后,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据《日本书记》记载,雄略天皇曾命阿知使主经高句丽至吴地,求得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织工至日本。履中天皇即位前,住吉仲皇子企图谋杀履中,取而代之。幸亏阿知使主探听到这个消息,并通知了履中才使其幸免于难。后来履中即位,升阿知使主为藏官,赐予大片食邑。阿知使主一族枝叶茂盛,分布在摄津、近江、播磨、三河、阿波等国。后又被天皇赐姓“汉直”,又称“东汉氏”。其族人繁衍愈众,分为大藏氏、坂上氏、原田氏、高桥氏、丹波氏等数十氏。

  作为汉朝皇族的刘氏移民倭奴国一事,在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上都有记载,因此应属历史事实。这部分刘氏族人到倭奴国后,大都没有继续使用“刘”的姓徽,而是完全融入了倭奴大和民族,衍变成新的日本姓氏。他们移民倭奴国,带去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倭奴国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质,很快成为倭奴国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到如今,原田家族已传衍到刘邦的第九十三代。这支源出中国刘氏的日本原田家族,在日本九州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他们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氏远祖进行定期祭祀。据刘邦第七十一代孙、日本高桥通泰先生提供的《岛田高桥家系图》记载:……到今天,由中国刘氏繁衍而成的日本高桥氏,已传到刘邦的第七十三代。

  三是2018年1月6日“此人是日本人,却是全球刘氏宗亲会长,为啥?只因其是汉献帝后裔”的文章。

  文章主要讲高桥通泰曾到中国认祖归宗,自己是汉献帝刘协第75代直系子孙。高桥通泰家族代代相传自己是汉献帝刘协后裔,到他这一代,亲自到日本档案馆翻阅史料《日本书纪》,记载日本家族的传承历史,发现自己的祖先是汉献帝后裔。刘阿知后代繁衍出日本原田、秋月、高桥等贵族姓氏,因此高桥通泰就是汉献帝直系的子孙,所以才被任命为刘氏全球宗亲会的名誉会长。

  从以上三篇网络文章资料来看,汉献帝后人迁徙日本所言非虚,有一定的依据和说服力。只有认真探究历史真相,才能发现背后的故事,这也是我们研究三国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文/刘洪文

责编:郭凡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