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县区动态
勠力同心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时间:2025年10月17日 | 来源:大同日报

  锚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以“全域旅游、全季体验、全龄服务”为抓手,近年来,平城区聚焦古城与古城郊外,推动文旅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绽放”跨越。在“微改造、精提升、深融合”的创新实践中,这座千年古都以文化为脉绘就古今交融、城景相生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古城焕新:展现文旅新气象

  古城变得越来越美。平城区以街区整治、环境美化、艺术氛围营造三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古城“微更新”。走进大同古城,青砖黛瓦间尽显“绣花功夫”:旅游高峰期,华严广场等重点区域环卫作业延长至22时,“清、洗、吹、冲、擦、扫”一体化作业让街面始终清爽;临街商铺配备专用垃圾桶、灭烟柱,游客可免费领取环保垃圾袋,在“垃圾不落地大同更美丽”的温馨标语下,演绎着古城的独特文明魅力。

  文化体验更“活”。《天下大同》系列沉浸式演艺、东南邑街区“行见丝路”主题展演、《因为大同》《如梦大同》火爆加场以及柴市角、鼓楼东西街非遗市集,让北魏平城的历史脉搏在街巷间“活”了起来。在华严广场、纯阳宫广场等11个核心点位,古典舞、相声戏曲等文艺表演以及八步秧歌、数来宝等非遗项目展演轮番上阵,让游客“转角遇见艺术”。夜幕降临,钟楼、鼓楼数字化光影秀、代王府上空无人机表演等科技赋能,更让古城在虚实交织中焕发新生。

  乡村赋韵:培育文旅新动能

  古城内外文旅同样精彩。平城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集体入股、农民分红”模式,打造“古城郊外”品牌,形成“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差异化发展格局。小石子村的田园民宿与高空水滑道、马家小村的北魏鹿苑艺术聚落、阳和坡村的知青文化实景体验、金家湾的亲子农耕研学……乡村与古城业态互补,吸引游客从“一日游”转向“多日留”。“四季不打烊”的全时业态,让“春季体验农耕,夏季避暑休闲、秋季体验丰收、冬季滑雪竞技”各有精彩。内外联动更体现在服务闭环上:为优化周边省市游客自驾游体验,平城区整合线路、优化配套,为远程游客提供便捷服务;联动云冈区、浑源县,构建“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旅游动线,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党群同心:共赴热爱优服务

  国庆中秋假期,随处都能看到为游客提供导引等服务的党员志愿者,“游客满意就是我们的动力”是他们的真情表达。在旅游旺季,平城区各街道、社区的数百名党员志愿者组建服务队,在高铁站、古城、景区设立“党员义务咨询台”“便民服务站”,提供路线指引、应急药品、失物招领、行李寄存等服务;迎宾街道将辖区“青年之家”升级为“红色驿站”,5个社区共50多张床位让全国大学生感受到古都大同的温度与魅力;平城区多所中小学操场变身“临时停车场”,党员干部轮流值守疏导交通。少年力量同样耀眼,平城区在中小学里选拔百名“红领巾讲解员”,利用节假日在古城内各大景点义务讲解,孩子们不仅传播文化,自己也成了“文化代言人”。从党员志愿者到“红领巾”,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人人都是文旅主人翁”的氛围愈发浓厚。

  如今的平城,古城内外同频共振,乡村特色竞相绽放,党群同心共赴热爱。当党员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当小学生自信讲解历史文化,当乡村与古城共绘一幅“四季平城”画卷——这座千年古都,正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服务为基”的发展理念,书写着“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的平城新篇章。

责编:任俊研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