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县区动态
构建合作共同体 激发共治新活力
时间:2025年09月12日 | 来源:大同日报

  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民生需求。今年以来,平城区新华、马军营等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新模式,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共联、多元平台共建、多元组织共商、多元资源共用、多元服务共享”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有效地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新活力,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创新机制 因需而谋

  针对传统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资源有限、力量单一等问题,新华、马军营街道通过机制创新打破壁垒,吸引多元主体成为“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实现了从“被动输血”到“联合造血”的转变。

  新华街道在探索过程中,首先夯实物理空间基础,新建、改造了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工作站及楼宇商圈阵地,打造了涵盖全年龄段的文娱活动室、社区书屋、健身房等20余个特色功能场景,为“合伙人”开展活动和居民参与提供了优质平台。其次,街道示范点局前、局西社区党委广泛吸纳不同性质的“合伙人”,将党员、有共同爱好的居民组织起来,激活社区内生力量。同时,通过规范章程、协议签订和项目认领等方式,广泛吸纳共建单位、驻街企业、社会组织等成为“共建合伙人”,引入专业外部力量;创新“空间换资源”“经营换服务”等营创模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可持续运营,探索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马军营街道牵头组织社区与家政公司签约,使其以“社区合伙人”身份提供“抵偿+公益”服务。该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站,以精准摸排的居民需求“五色图”为指导对接服务;家政公司派驻经过认证、相对固定的服务人员成为社区的“熟面孔”,提供可靠、便捷的服务;同时,将志愿服务积分与家政服务权益挂钩,激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借助家政公司的产教融合优势,为居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家门口就业”,形成服务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服务落地 硕果初显

  新华街道“社区合伙人”的力量渗透到辖区多个领域。局西社区通过联席会议和签订共建协议,成功吸纳了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大同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等单位成为“共建合伙人”,并据此组建了“困难帮扶”“健康义诊”等18支专业队伍,定期为居民提供免费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不断丰富社区服务供给的维度。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成功打造了平城区最大的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首个社区“AI自习室”,联合嘉恩养老院推出了深受居民欢迎的“幸福餐厅”,并设立了家门口的一站式康养服务工作站点和社区成长中心。新华南街社区广泛吸纳共建单位,打造了“育·膳·棠”社区成长托管中心,为辖区幼儿提供日间照料、早期教育、亲子活动等服务,创建“安全托管+健康膳食+社区共生”的一站式家庭教育空间。

  在马军营街道,“社区合伙人”的成效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便民服务中。居民如今只需一个电话,就能便捷地预约到可靠的家政服务人员,解决陪护老人、接送孩子、家庭保洁、水电维修等生活难题,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盲盒式”困扰。军苑社区绿园3号院小区党支部推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家政服务”机制,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巡逻、环境保护、文明宣传等志愿活动的热情。此外,家政公司为居民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讲座,帮助人们掌握新技能,为实现再就业或灵活就业创造了条件。

  共治共享 有口皆碑

  “社区合伙人”模式的推行,给基层管理者、参与各方以及辖区居民都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变化。新华街道局西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合伙人”模式让社区治理工作从“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也让辖区资源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大同大学附属医院的代表认为,参与“健康义诊”合伙人队伍,让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够更直接地惠及有需要的居民,这也是医院公益价值的延伸体现。

  新华街道辖区内多个社区开展的文化社交、银发健康守护、亲子阅读等活动如火如荼,社区真正成为了居民温暖的“幸福家园”。居民张女士经常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社区活动太丰富了,现在一有活动我就去参加,通过活动认识了很多邻居,交了不少朋友,现在的生活真得特别有滋味。”

  对于更多居民来说,“社区合伙人”模式带来的则是切身的便利、温暖和归属感。马军营街道在各个节日期间,街道和社区都会通过精准摸排,为失能老人、退役军人、困难党员等特殊群体家庭提供公益性的家政服务,让大家备感温暖。

  马军营街道的赵女士是社区的志愿者,最近她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了家政服务,赵女士高兴地说:“平时参加社区活动积累的积分,能兑换实在的家政服务,感觉自己的付出被认可了,参加志愿服务,我更加有动力了。”

责编:任俊研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