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宣传,开办“平城医保故事”视频号,亲民化选题、体验化解读,让便民医保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升级综合窗口服务,打破职工、居民业务办理界限,实现信息维护、待遇核定、费用报销等全流程服务“一窗通办”;深化改革,职工医保转移接续跨区域通办,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邮寄+网办”互补的立体化服务体系……
这是平城区医保中心聚焦民生痛点、难点问题推出的一系列便民举措。近年来,平城区医保局、平城区医保中心主动作为、创新突破,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体系,书写出医保为民服务新答卷。
宣传先行,讲好“平城医保故事”
医保政策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之前的政策宣传局限于张贴标语、发放手册等传统模式,难以适应信息时代需求,许多群众对医保政策掌握不全面、理解不精准,导致遇到具体问题时仍不清楚到哪里办、怎么办。针对这一情况,从2023年12月起,平城区医保中心创新推出了“平城医保故事”宣传视频号。
“平城医保故事”聚焦大众医保需求,设身处地从参保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收集、挖掘他们在医保使用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场景,以直观的短视频动画形式呈现给大众,让大家一看便懂。“我以前对慢性病医保待遇一知半解,看了那期视频后豁然开朗,都用不着孩子们帮忙了!”市民王先生说。
2025年以来,医保新政策陆续出台,涉及参保群众待遇等方方面面,如住院支付比例调整、门诊慢特病新规、职工生育津贴发放途径变更等等。针对这些民生新政,“平城医保故事”采用图文动态演示、通俗语言讲解等形式深度解析,让医保惠民政策更直观、更接地气地走进千家万户。
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诙谐风趣的短视频,“平城医保故事”视频号让晦涩难懂的医保政策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群众在碎片化时间里,随时轻松理解并掌握医保要点,真正做到了医保政策进万家、服务群众零距离。
优化体系,绘就为民服务新图景
聚焦服务堵点,优化办理流程,平城区医保中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老百姓办事越来越方便。
针对传统分设窗口模式下,业务条块分割、办事群众重复取号排队、服务流程冗长等“瓶颈”问题,该中心科学整合资源、系统开展业务培训,经对综合窗口服务改革升级,将原有4个综合业务窗口拓展至7个,打破职工、居民业务办理界限,实现信息维护、待遇核定、费用报销等全流程服务“一窗通办”,参保群众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即可完成多项业务办理,真正实现了“一窗提交、高效办结”。在每年居民医保集中征缴高峰期,面对近7300件/月的业务量,综合窗口仍将单件办理时长压缩至10-15分钟,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
推动职工生育津贴发放从“按时办”到“提速办”,该中心深入开展流程再造:通过精简非必要证明材料、打通部门数据壁垒、优化内部审核机制,将原本分散在多个环节的工作压缩整合,最终生育津贴办理时限从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内办结,较我省规定时限提速30%。这缩短的3个工作日为无数家庭带来“及时雨”,实实在在缓解了生育家庭的经济压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等待”,平城区医保中心用实际行动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民生质感,打造出惠民便民的生动实践样本。
守正创新,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动加剧,职工医保转移接续需求不断增加。平城区医保局、平城区医保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启动了职工医保转移接续跨区域通办改革,与中国邮政建立合作关系,同步出台《职工医保转移接续邮寄业务规章制度》,通过“邮政托底、制度护航”的新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邮寄+网办”互补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如今,参保群众只需“一次递交资料”,即可实现医保关系跨区域无缝衔接。
在医保服务链条上,手工报销承载着参保群体的托付。那些无法线上结算的患者、材料复杂的重症患者、异地奔波的就医患者,无一不面临材料审核结算周期长、结果未知的焦虑,为此,平城区“医保跟踪办”应运而生。今年7月,“医保跟踪办”服务下的“医保小信使”正式启动,它通过为参保人手工报销后发送短信通知,既闭环了业务经办流程,又强化了参保人员与医保部门的数字沟通。一句“您提交的报销材料已审核完成”,托举出服务的温度;一声“叮咚”的抵达,是平城医保为民答卷上又一响亮的注解。下一步,平城区医保局、平城区医保中心还将进一步拓展“医保跟踪办”服务范围,开展更多更好的便民服务。
平城区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党支部组建“医保党员先锋队”,开展党员医保志愿服务。推动“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在辖区建立医保服务站,开展星级站点评选,医保服务均衡覆盖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