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文旅
记录古城变迁留住时代印迹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 来源:

 ——记柳敏和他的纪实摄影作品集《大同古城变迁》


    柳敏在古城内拍摄。(资料图片)


    2010年1月正府巷(左)2024年3月正府巷(右)


   
    在大同古城文旅火爆之时,由市文旅局参与策划设计,一部反映大同古城变迁的大型纪实摄影作品集《大同古城变迁》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多年来,大同市文旅局多方面开拓旅游资源,在全面助力全市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大同古城变迁》就是集中展示大同古城今昔巨变的纪实摄影作品集。该书由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退休教师柳敏历时4年编撰完成,选用图片350余幅,其中包括气势恢宏的长卷式构图15幅,从城墙、街巷四合院、古迹寺庙三个方面,多角度展现大同古城近年来发展变化,真实记录发生在古城内的高光时刻和细微温情瞬间。
    柳敏,是一个很难用单一标签定义的人。他沉默少言,气质谦和,却总透着一股“闷声做大事”的笃定与韧劲,不时有令人拍案叫好的举动。作为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的一名教师,摄影是他投入深沉热情的业余挚爱。2006年,由他导演、拍摄的32集系列短剧《刘主任的和谐社区》曾在央视二套播出,显出他不凡的叙事能力。他亦钟情写作,小说与评论文章见于《山西文学》《黄河》《佛山文艺》《山西作家》等刊物。他还倾情研究大同四合院和古城街巷,2009年,《大同日报·假日特刊》专门为他开辟专栏,系列文章深受读者好评。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跨足表演,与著名导演贾樟柯私交甚笃,并曾在《江湖儿女》《任逍遥》《天注定》《山河故人》等多部电影中饰演配角,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人生百态。
    而最近,由他精心编纂、厚重如城、震撼人心的《大同古城变迁》终于正式出版。这本书凝聚了柳敏多年跟拍古城变迁的心血,“闷声做大事”也在此有了一个圆满的答案。
    柳敏回忆道,2008年,大同启动了规模空前的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那一年,经友人推荐,他受聘担任大同古城建设指挥部的摄像师,负责全程跟踪记录建设过程,留存历史影像。起初,他只是承担动态视频的记录任务,但很快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同步拍摄静态照片?于是,他购置相机,开始了双线记录的征程。谁也没想到,这一拍,便是十余年的光阴,在时间的沉淀中累积出别样的厚度与温度。
    他说,刚开始拍摄时,内心其实是迷茫的。古城几乎一天一变样,未来的面貌根本无法预料。但他始终秉持着一份对历史负责、对工作认真的态度,不断琢磨拍摄的角度与方法。逐渐地,他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影像记录体系:既有宏大视角的全景覆盖,也有中观的轮廓勾勒,更不乏局部的细微刻画;既设置固定机位保证连续性,也随时调整应变捕捉突发瞬间。
    然而困难仍层出不穷。比如对建筑体量判断不准,对周边环境变化的预判不足。常常一个建筑刚拍完,旁边就要新建其他设施,导致原先的构图与设想被打乱。面对这些难题,柳敏选择不断拓展素材的收集范围,依靠耐心与细致,尽可能全面地覆盖每一个角落。他说,这是为古城写史,必须尽心尽力。
    通过镜头,柳敏也进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而精彩的领域。古建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壁画、泥塑、彩绘、石雕、砖雕、木雕,以及丰富的地方民俗,常常令他目不暇接。起初只是外行看热闹,但越深入越觉其中别有洞天。各种构件的名称、图案的寓意、行业的术语,不断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学无止境,乐在其中”,他这样总结。
    除了建筑本身,柳敏更将镜头对准了“人”。在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他目睹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工程师、画家、传统匠人、外来民工……他被这群默默付出的“工匠”所打动,特意以他们为主题创作了组照《大同建城工匠》,后参展平遥国际摄影展,广受好评。柳敏说,城市归根结底是人的聚集,是无数工匠智慧与劳动的结晶。许多当时看似普通的劳作场景,再回看时才会迸发出纪实摄影特有的震撼力。
    如今,当柳敏重新走在那些曾经日夜拍摄的街巷与工地,看见古城文脉复兴、游人如织的盛景,总是感慨万千。也正是这份感慨,推动他萌生了将影像结集出版、献给大同古城的念头。在文旅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从海量素材中反复筛选,最终挑出350余张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其中包括15张长幅接图,完整再现了不同时期的古城风貌。书中影像,既有宏观的城市天际线,也有建筑群的错落布局,更不乏门窗雕花、砖瓦纹样的细微特写。更有不少照片出自同一角度、不同时序,使古城的变迁一目了然,如同时光的叠映。
    在柳敏看来,时代眷顾,何其所幸,成为大同古城沧桑巨变的记录者。这座千年古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迁,被他一一收进镜头,也为这个奔腾的时代留下一份沉静而深情的记忆。镜头中,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条老街巷的重生,远不止是砖石木瓦的修复与重建,更是一种文化的接续、一段历史的苏醒。它们既默默见证过往,也必将照亮大同的未来。
    “时间像大河一样奔流不息,大同古城的巨变令人惊叹。当我刚开始拿起相机记录这一切时,并未预料到这项工程会如此宏大,这条道路会如此漫长。只有不忘来路,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惟愿这本《大同古城变迁》,能带给每一个热爱大同的人一些温暖,一点鼓舞。”柳敏说。

责编:李炯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