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文旅
古城深处百书启程
时间:2025年09月17日 | 来源:


——“大同读书漂流计划”小记

  
    在大同的古城墙下,云冈石窟的佛龛旁,华严寺的飞檐转角处,一场无声的文化之旅正在悄然启程。3处静谧而充满故事感的空间——“六楼咖啡”的窗台、谦益泰茶庄的茶案、山海居民宿的书架,成为了100本精选书籍的起点。它们不只是书,更像被寄托了心愿与温度的“文化漂流瓶”,穿梭于这座千年古城的街巷与人海,完成一次次跨越空间的传递。
    9月15日,“读书漂流计划”正式开启。“六楼咖啡”主理人王涛说,它不只是一种借阅,更是一场没有围墙的艺术展、一次绵延不断的文化接力。每一本书,都带着某位陌生读者的字迹与温度,也承载着属于大同的城市叙事。
    王涛说,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图书分享,而是一次有意为之的文化行动。韩晨光、齐嘉丽、张小泉等多位文化名人也为这批书籍赋予了特别的“行囊”:从《公孙龙子》的古典思辨,到《撒哈拉的故事》的远方浪漫;从《大同军堡》的本土记忆,到《茶人三部曲》中流淌的茶香岁月……这100本书,种类各异却心意相通。
    每本书都贴有专属编号,仿佛它们不是书,而是一个个已经出发的信使。在书的扉页,藏着一枚精心设计的“漂流卡”,等待每一位遇到它的人写下此时此刻的感悟——也许是一段读书笔记,也许是一句对大同的感慨,哪怕只是一个签名、一个日期,都是这场漂流中最真实的回响。
    漂流规则简单却富有仪式感:当你拿到书,请读完它,然后传递给下一个陌生人。至少完成3次传递后,再将这本书放回任意一个漂流点。就像古城中一块块沉默的城砖,这些书也将以文字为媒介,传递普通人的思考与情绪,拼接出一幅属于当代大同的“人文地图”。
    寻书,寻找古城温情。参与者在“六楼咖啡”的氤氲香气中,邂逅一本小说;在谦益泰茶庄的悠悠茶事中,偶遇一本书;在山海居民宿的生活气息里,读一段他人的故事。
    留痕,留住古城记忆。翻开书,找到里面的“漂流卡”,写下参与者的名字、阅读日期,以及任何想要留下的话——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今天在古城墙下读完这一页”,也已足够。
    传递,记录大同足迹。当参与者合上书页,旅程并未结束。可以将它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同事,或者重新放回某一个漂流点,并在卡的“传递进度条”上打一个勾——参与者会清晰地看到,这本书从“第1位读者”缓缓走向“第2位读者”“第3位读者”,如同时间的刻度,记录一段无形的相遇。
    记者问:“为什么要发起这样一场漂流?”
    王涛说,因为书籍本就是一座城市的另一种语言。大同的故事,不仅镌刻在云冈石窟的庄严佛像间,回荡在华严寺的悠远钟声里,也藏在每一个普通人日出日落的生活细节中。当一本书从咖啡馆漂流至茶庄,再流转至某间民宿,它所收集的远不只是读后感,更是一种正在发生的“活化”的民间记忆。就像《品鉴山西(大同卷)》中记载的风物人情,会因某位读者的一句批注而变得更加鲜活;就像《阿勒泰的角落》中描述的辽远天地,也可能与某位读者在大同眺望高山时的感受遥相呼应。这一切,没有任何预设,却真实而动人。
    王涛说,这些书从不说话,却因每一次传递而有了体温和记忆。它们可以成为某个陌生人爱上大同的理由,也可以悄然改写一个人对一座城的理解。一座城的故事,从来不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愿意倾听、书写并传递它的人。

责编:李炯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