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文旅
日常性与永恒性的辩证之光
时间:2025年07月09日 | 来源:

  
  ——评希冀《开花的万年青》

  
王东
开花的万年青 
希冀
日子像这株经年的万年青
习惯于蒙灰,滋长,滋长,蒙灰 
某一天,竟开了花 
淡白色的小朵,闪着光 
  我那么容易就想到了剪发的她 
  那天换了一身半新的西服,一双 
  黑皮鞋,用一只黑棍小发夹 
  把头发别到耳后。她那天 
  去做什么呢?我实在记不起 
  属于她的,很少的明亮瞬间 
  就像这淡白色的小花,静静地 
  在蒙灰的旧枝叶中,亮着 
  我的母亲,她也悄悄地
  在褪色的老照片中,笑着

  
  在文学创作的无垠天地,借助自然意象来隐喻人物的生命轨迹,进而传达情感,引发共鸣,这是一种极为常见且极具深意的表现手法。那么,《开花的万年青》这首诗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本诗凭借万年青这一自然意象,探寻生命的根脉深处,为读者徐徐展开其母亲那平凡却高光的一生。是的,我们常常忽略的日常琐碎里,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绽放出一朵朵美妙的诗意。
  一、万年青的隐喻:日常生长与生命轨迹的双重写实 
  诗人独具匠心地运用万年青的日常生长过程,暗喻母亲普通而又不凡的生命轨迹,这种表现手法别具一格,暗含双重写实。
  第一重,诗中“蒙灰,滋长,滋长,蒙灰”这样循环往复的描写,精准无比地勾勒出万年青在时光长河中起伏波动的状态,我们想想,这不正恰似母亲在家庭那弥漫的烟火气息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晨昏劳作吗?这种循环式的描写,看似简单重复,实则是对母亲这个角色——其“社会性”的一种重新发现和真实再造。
  好,我们跟随诗句暂且停靠在这里,乍一看,诗人这么描写似乎有几分消极,像是一声灰色的叹息,对吧?其实并非如此。
  笔锋可没有在此处歇脚,陡然一转,“某一天,竟开了花”,万年青这突兀的绽放就仿佛母亲在旧照片里定格的笑靥。这种意象迸发的效果,相当于让读者从黑暗的夜空里忽然看到彗星拖着长长的烟花“辫子”从眼前缓缓划过,无疑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出乎意料之外的温馨与亮色。
  这就是诗人第二重写实的穿透力,且与第一重写实形成微妙对照:一在草,一在人;一半暗,一半明;一状物,一言心。
  二、以象拟象:细节悖论与记忆重构
  文学批评家在研究意象运用时有一个基本看法,如果将世间事物与人物情感相融合之后,再指向某种永恒的理念,实现“物→情→理”的审美升华,那么就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中的惊喜与感动。
  钱钟书在《谈艺录》里称其为“以象拟象”,说的就是诗人以意象为媒介,通过转化与重构,将平凡物象升华为情感的载体。例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表面是写景,实则通过瞬间的物象生长表达生命复苏的体验和惊喜。
  本诗亦是如此。
  那些被生活磨蚀的细节,像黑皮鞋的锃亮、发夹的金属冷光、西服的折痕,在记忆的深渊里被重新打捞起来。其细节清晰可见,母亲的整体形象却十分模糊,诗人甚至连母亲那一天去做什么也记不清楚。
  这种“清晰局部与模糊整体”的悖论,不正是记忆本质的镜像吗?我们永远在遗忘与重构之间徘徊。
  这种悖论,一方面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人“以象拟象”的记忆属性,同时也完美地保留了对母亲的思念空间和想象场域。
  母亲,没有一个具体肖像,恰恰可以成为所有形象。千人千照,万人万显,每个读者都能从这一方虚无的镜子里照见属于自己的遥远童年和记忆。
  在此处,诗意个体性上升为审美普遍性,独家的个体记忆唤醒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机制。
  所以,这些一闪即逝的细节由小变大,由低变高,由普通而变特别,升华成某种永恒的情感开关。可以说,化作一缕人们在苍茫天地之间能微笑着对抗时间荒芜的温柔力量。
  开花的万年青,其实就是诗人跟时间这个沧桑老者——握手言和的媒介。
  三、复调叙事与六棱镜记忆:日常之物升华为永恒意象的美学
  诗中存在着精妙的意象对照,淡白小花与褪色老照片形成色彩上的互文。
  万年青的花“静静地/在蒙灰的旧枝叶中,亮着”,而母亲的笑容则“在褪色的老照片中,笑着”。
  这种双重的无声“绽放”,在静默中构建起一场关于生命的复调叙事。
  诗人运用植物学的观察视角,绕过了传统借景抒情模式,而是“以象拟象”,让不起眼的日常之物——一朵花,一张老相片——合二为一,合旧为新,蜕变成为一个承载不平凡记忆的六棱镜,让每个读者的眼睛都能从这面镜子中绽放出自己的母亲,可谓是点铁为金,化废为宝,给我们的生活点亮生命的奇迹之光。
  我们的心,随着诗句一起在记忆的泥土里生根发芽。我们的灵魂,也随着诗人的笔尖一起在记忆的地面上摇曳和舞蹈。
  这,正是纪伯伦一直提倡的创作态度:“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你的宗教。”
  所以,从文学意象学的角度而言,这种色彩和状态的对比与呼应,不落俗窠,跳出单线连接和单向度联想,更深刻地表达出生命的复杂、多元以及广大无边的未知发现。
  黑皮鞋的油亮光、黑发夹的金属光、花朵的淡白光和照片上母亲的微笑之光,这几组意象在时空里所产生的黑白反衬和情感共振,斑驳交错地编织出一个集体记忆的绝美花篮。
  开花的万年青,让平凡的琐事在有限语言的雕琢下,绽放成礼赞生命的永恒之花。

责编:李炯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