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职教学子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切实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学生成长特点,从管理、评估、服务多维度发力,通过系列务实举措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用专业与温暖守护学生成长。
该校以精准管理为基础,为每名学生建立专属心理健康档案,实时记录基础特质、情绪变化、人际交往等动态信息——从课堂上的专注度变化,到与同学互动中的状态波动,均会被细致纳入档案。教师定期分析数据,针对发现的困惑及时制定辅导方案,例如为学业压力大的学生协调课业帮扶,为家庭沟通不畅的学生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实现“点对点”精准支持。为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学校定期开展全覆盖匿名问卷,围绕学习压力、青春期适应等核心话题收集真实需求,同时引入标准化测评系统,从抑郁、焦虑、社会适应能力等维度开展专业评估,对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开展积极引导,对有轻度困扰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疏导,让心理服务更具科学性。
在日常教育中,心理健康讲座成为常态。校外心理专家与校内教师组成讲师团队,结合学生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设计主题:讲解“考试前如何通过呼吸法缓解紧张”时,会现场带领学生练习腹式呼吸;探讨“人际矛盾化解”时,邀请学生上台模拟沟通场景,用互动形式让知识更易理解。班级定期开展的主题班会同样注重体验感:“情绪树洞”环节中,学生将烦恼写在便签上贴进“树洞箱”,教师与同学共同拆解问题、分享经验;“信任背摔”“合力搭塔”等团队游戏中,学生在协作中学会包容与支持,班级逐渐形成互助温暖的氛围。
此外,学校精心打造的心灵驿站成为学生的“情绪避风港”。驿站内没有刻板的咨询台,取而代之的是布置温馨的“心灵小屋”,心理教师常以聊家常的方式倾听学生烦恼;放松区配备的音乐减压舱、沙盘与手工材料,让学生可通过听白噪音、拼乐高、捏黏土舒缓情绪。同时,学校还延伸服务触角,在宿舍区域设立宿舍心灵驿站,并赋予其爱心驿站功能:不仅为学生提供心理陪伴,还免费发放日用品、医用品以解生活之需,每周四晚上更会准时供应暖心晚补餐,让关怀渗透生活点滴。两处驿站均实行“随时开放、无需预约”制度,午休或课后,常有学生来此翻看书籍、轻声交流,或是在宿舍驿站领取物资、享用热餐,在贴心服务中感受温暖与安心。
记者 曹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