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信用卡用户可能都曾无意间在还款时多转一部分钱到信用卡账户,或是将信用卡当作储蓄卡,直接存入现金。在大多数持卡人看来,这笔钱可用于抵扣下次消费,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为防范信用卡被用于电信诈骗、洗钱、赌博等非法交易,近期,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进一步加强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管控措施。以建设银行为例,该行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信用卡溢缴款管理的公告》,建议持卡人使用本人账户按账单或透支金额进行还款。根据《公告》,建行将在满足持卡人合理还款需求的前提下,对信用卡设定溢缴款的存入和转出限额,并将结合风险情况对限额实施动态调整。
据了解,信用卡溢缴款是指在抵销信用卡全部应还款项后卡中仍有剩余的资金。从实际情况来看,产生溢缴款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持卡人还款时,误操作将账单金额还错;未核对存入账号或名下多张卡,误将款项存入其他信用卡中;账单全部还清后,自己又重复还款等。比如,持卡人的信用卡账单显示需还款金额是1000元,但信用卡持卡人存入2000元,多出来的1000元就是溢缴款。另外,若使用信用卡消费后产生退款,在当期账单结清后,仍留在信用卡账户的资金也会成为溢缴款。
采访中,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信用卡本质为小额短期信贷工具,溢缴款并不会产生利息,反而会增加银行的账户管理成本,甚至可能成为洗钱团伙的资金转移工具,致使持卡人卷入电信诈骗、赌博等案件。记者了解到,洗钱团伙通过租用或购买他人在用或闲置的信用卡,以信用卡还款或转账的方式使违法所得成为信用卡溢缴款,随后利用虚假商户POS消费交易将信用卡溢缴款转为商户结算款,并向下游账户分散转移,最终实现取现或变现。
为保障持卡人用卡权益,防范信用卡被用于非法交易,建设银行在《公告》中强调,信用卡仅限本人日常消费使用,须保证交易真实、合规合法;不得将信用卡出租、出借、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由他人使用;不得利用信用卡接受他人名下来源不明资金,或通过虚假交易、溢缴款转出、取现、现金转出等方式转移信用卡内来源不明资金;不得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行为。
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溢缴款呢?银行人士提醒,一是按照账单金额还款,在到期还款日当天或之前,根据银行发送的电子或纸质账单偿还“本期应还款额”,不要多存;二是设置自动还款功能,持卡人可将信用卡与本人名下借记卡绑定,设置全额全款。对于因退货、取消订单等正常消费退款形成的溢缴款,持卡人可转出至本人名下借记卡或在后续刷卡消费时优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