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微短剧”备案项目、大同首部精品文旅微短剧《佛光下的暖阳》,日前在大同微短剧影视产业园开机,拍摄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剧情以云冈石窟“佛光文化”为核心,通过文物修复师与文创店主理人的情感故事,串联起云冈石窟、大同古城街巷、大同火山群、大同文创、非遗美食等本土元素,力求打造一部具有文化质感和情感温度的佳作,让更多人看到大同冬天的美,吸引更多人走进大同、了解大同、爱上大同,进而实现“以剧促旅、以旅兴文”的传播目标。
10月29日,大同微短剧产业生态发布暨“1+1繁星计划”启动仪式举行,大同微短剧影视产业园正式揭牌投运,AI影视数字产业园与山西省网络微短剧内容审核大同中心同步启动。大同微短剧影视产业园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以“全域影城”为蓝图,将大同古城、云冈石窟等特色文旅资源转化为天然实景片场,同时以“全链服务”为支撑,构建覆盖创作全流程的产业生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微短剧作为新兴内容形态迅速崛起,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重要增长点。2025年11月11日,《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显示,至今年8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120分钟,近八成用户观看频率提升;今年1月到8月,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成为内容消费新兴赛道。DataEye研究院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行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1.9万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42.8万个。《2024微短剧行业白皮书》预测,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突破1000亿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催生了“碎片化”“短平快”“高叙事密度”内容消费需求。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超过网络外卖、网络文学和网约车用户数量,跃居数字生活榜单前列。微短剧凭借其体量轻、节奏快、时长短等特点受到用户喜爱,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近两年微短剧“量增质升”,不仅成为塑造城市形象、传播文旅产业的全新方式,自身也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力量。
大同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文艺人才济济、算力之城建设成果显著,能够为微短剧创作和生产提供强大支撑,具备发展微短剧产业的良好基础与巨大潜力。我市敏锐捕捉住微短剧产业发展机遇,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盘活整合优质资源、调动全社会支持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搭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着力打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其意义不仅在于将大同打造成为政策集聚、资本活跃、生态繁荣的微短剧产业高地,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赋能,更将通过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影像语言向全国乃至全球讲述大同故事、传播大同声音、塑造大同形象。
《佛光下的暖阳》在冬日里快速推进,期待实现“以剧促旅、以旅兴文”的效果。千年文脉与现代活力双向奔赴,我们更期待也深信,将来一定有更多挖掘大同特色、深耕内容创新的微短剧出炉并热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IP,掀起“线上追剧线下打卡”的新风潮,实现从线上观看到线下体验的转化,打通文化消费链条,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为讲好大同故事、重塑城市形象增加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