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观点
做好就业民生大文章
时间:2025年11月10日 | 来源:大同日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之基。近年来,我市将劳务品牌建设作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一批带着“大同印记”的劳务品牌,如“云冈亲人”“天镇保姆”“广灵巧娘”“北方好焊”等如雨后春笋般先后涌现,不仅成为群众就业增收的“金钥匙”,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劳务品牌的打造,通过系统化的技能培训、标准化的服务管理、品牌化的市场推广,将分散的劳动力凝聚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军团”。如以“天镇保姆”“广灵巧娘”“云冈亲人”等为代表的劳务品牌,不仅在本地市场树立了良好口碑,更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认可。这种品牌效应,不仅提升了劳动者的议价能力,更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技能培训是劳务品牌建设的核心支撑。从传统的建筑、家政行业,到新兴的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我市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方向,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技能培训体系,特别是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联动,开展的“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确保劳动者所学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掌握高技能,实现“培训即就业、上岗即增收”。这种“以需定培、以培促就”的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更让劳动者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为长期稳定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让劳务品牌焕发持久活力。我市紧扣数字产业、文旅产业、现代服务、设施农业四大核心就业渠道,孵化出“大同讯使”“云州黄花工”等新型品牌,仅此类品牌就带动超2万人稳定就业。67家数字企业的入驻与“平城烧麦郎”等文旅品牌的崛起,实现了“品牌促就业、产业兴品牌”的良性循环。按照规划,到2026年底,我市将培育20个优质劳务品牌,培训2000名高技能人才,推动劳务品牌成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字招牌”。

  从“天镇保姆”的口碑相传到“数字工匠”的崭露头角,大同的劳务品牌建设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把群众就业需求放在心上,把技能培育抓在手上,把品牌建设落在实处,就能破解就业难题。这篇民生大文章,既写满了群众的获得感,更标注着城市发展的温度与高度。

责编:任俊研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