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新荣区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带着小马扎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欢蹦乱跳的孩童聚集于此,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文明花开古长城”文艺演出拉开帷幕……该区以广场舞台打造精神文明“加油站”,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动力。(见10月16日《大同日报》)
最熟悉的乡音,最接地气的表演,将基层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融合,进而构建起了价值引领、文化惠民、社会治理的“精神文明加油站”。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群众文化生活升级,也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在快速向上,人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的课题,如何与时俱进,让精神文明建设合上时代的节拍,吸引广大群众的目光,不断丰富大家的精神世界?新荣区通过广场舞台,突破传统演出的形式,构建多维度文明传播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节目表演之中,把家乡的红色故事编排成节目激发群众的家国情怀,并将移风易俗宣传、文明家庭宣讲、崇尚家风建设等融入其中。他们还打破舞台界限,开展知识竞答、义诊服务等,让广场成为“移动的文明课堂”。
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也在丰富着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新荣区广场舞台以文化为纽带,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实践,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表达,滋养着群众心灵,让精神文明之花芳香绽放。
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同频共振,就能聚集文明力量、树立文明新风,以主旋律、正能量充盈群众的精神世界,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文明意识,提升个人素养,明礼崇德、遵纪守法,塑造出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争做好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