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云州区黄花田亮如白昼,交织的照明灯为采摘工作业提供保障。与此同时,百里外的马脊梁矿区,5G信号穿透500米深岩层,指挥着井下采煤机的精准轨迹;新改造完的煤泥池中,搅拌器正将黑色废料转化为可循环利用资源。在这片曾以“煤都”闻名的土地上,正以科技之力重构煤炭开采的底层逻辑。
“采得乌金滚滚来”,曾是煤炭人引以为傲的成就。但长期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积极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浪潮,马脊梁矿及早开启了绿色转型之路,从传统的煤炭开采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重塑矿山基因。
从以“日排日治、分层覆土”模式治理矸石山,栽植绿植,使煤矸山蜕变为生态屏障,到采用创新矿井水处理工艺,实现矿井废水的循环利用,再到推动清洁供热系统的升级,建成先进的模块化燃煤锅炉系统与智能调控系统。这种系统性修复超越了“头痛医头”的治理逻辑,而是将矿山视为生命体,重塑其循环代谢功能。
传统煤矿的转型困境,往往在于“既要保产又要护生态”的两难。马脊梁矿的“突围”,得益于将科技创新注入产业基因链,无论是实现开采方式的进化、井下运输的革命,还是智能选煤厂的蜕变、生态环境的巨变,其实践价值在于打破了“煤炭开采必然破坏生态”的宿命论,重构产业底层逻辑,印证了“煤炭行业不是生态环境的对立面,而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
从“麻雀飞过沾煤灰”到“喜鹊择矿筑新巢”,马脊梁矿坚持不懈向绿而行的实践,其成效给我们以启示:唯有用科技重写发展代码,以生态重构产业根基,方能在这片承载过辉煌也背负过伤痕的土地上蹚出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