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谊,如藤蔓般在岁月里蔓延,一端连着军营的赤诚,一端系着市井的温暖,不必借豪言壮语彰显,却在寻常的日子里生长出最动人的模样。今天,让我们一起咏颂云中大地军民携手谱写的双拥诗篇。
张进宝:
铁皮柜里的承诺
“我办公室的铁皮柜里有5万多张信息卡,每张卡片上的名字,我都能说出个大概……”7月20日,记者采访荣获第三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提名奖的张进宝,他自豪地说:“人们都说我记性好,这哪是记性的事儿——那些都是我的兄弟啊。”
“2017年时,市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只有9个人,要建全市退役军人数据库,有人说‘这活儿3年也干不完’,我当时就说:‘当年在部队,3天急行军200里都没怂过,这事儿必须做成。’”作为市退役军人关爱协会理事长,那段时间,张进宝白天跑街道社区,晚上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硬是把浩如烟海的信息全捋顺了。
“有个老兵,下岗后天天蹲在菜市场角落抽闷烟。我跟他说:‘你在部队是神枪手,现在去小学校当保安,不就是换个地方站岗?’”张进宝回忆说,“后来帮他安排了岗位,如今每次见我,他都立正敬礼,嗓门亮得能掀了协会的屋顶:‘张理事长,我这岗保证站得比在部队时还标准。’”
采访中,张进宝望向墙上与老兵的合影,眼神格外温暖地说:“你看这些面孔,当年都是保家卫国的汉子,如今有难处了,我这个老兵怎能袖手旁观?”
铁皮柜里的信息卡还在一张张增加,像张进宝为老兵织就的帮扶网,越织越密。那些卡片上或许已褪色的字迹里,藏着一位老兵对战友最忠实的承诺。
李萍:
那支唱不完的拥军曲
“举起红灯仔细瞧,越看心里越高兴,一个个都像老八路,多好的战士多好的兵……”7月21日,原预备役某部文艺演出团团长李萍正带领队员排练,嘹亮的歌声和着琴声飘出窗外,每个音符里都透着军民鱼水情。
李萍告诉记者:“有次在军营演出,当《咱当兵的人》前奏响起,台下整齐的合唱便震得地动山摇。演出结束后,战士列队欢送,热烈的掌声响彻云霄。那一刻,觉得再累都值了。”
从2014年成团至今,100余场演出温暖了山野乡村、军营操场及城市各角落。李萍的演出服袖口都磨出了毛边儿,但只要站上舞台,她浑身都是劲儿。
排练厅的歌声还在继续,李萍抬手擦了擦额角汗水,指挥的手势愈发有力。在她心里,这支饱含深情的拥军曲没有休止符,要继续唱下去,唱给驻守家国的战士、唱给期盼温暖的百姓、唱给更多热爱家乡的人。歌声里,有军民鱼水深情,更有跨越岁月的坚守与热爱,在时光里缓缓流淌、生生不息。
韩忠:
军魂铸初心 环卫写忠诚
7月22日清晨,山西润洋翔宇环卫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作业车辆已开始工作,董事长韩忠正在和退役军人职工一同检查车辆。“这些弟兄都是当过兵的,干活利索,有担当。”韩忠拍着一位老兵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1989年入伍、1993年退役的韩忠,始终将“军人”二字刻在心里。2003年,他带领8名下岗工友成立再就业运输队后,优先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如今,该公司860名员工中,380余名是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该公司退役军人党员还组建了“党员先锋队”,以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在该公司荣誉室内,“全国优秀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奖牌熠熠生辉。20多年来,韩忠坚持开展“捐资助学奉献爱心、初心不改践行使命”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困难家庭、革命老区。“是部队教会我责任和担当,政府和部队的帮扶让我站稳脚跟,现在有能力了,就得反哺社会,将这份恩情传递给更多的人。”韩忠说。
韩忠告诉记者:“我虽脱下了军装,但军魂已刻在骨子里。‘军爱民、民拥军’不只是口号,是咱实打实的日子。一日为兵,终身卫国;军民同心,黄土成金。我希望这朵‘双拥之花’在我的浇灌下开得愈发绚烂。”
让“双拥之花”在双向奔赴中绽放
今年,我市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市人民群众以无数温暖瞬间诠释“军民鱼水情”深层内涵,将“拥军优属”庄严承诺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践。驻同部队官兵早已将驻地当故乡,修公路、助扶贫、护平安,让“拥政爱民”深厚情怀在云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双向奔赴的默契融入大同人民精神内核,当军政军民团结的力量化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动能,“双拥之花”必将在云中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成为推动城市进步、滋养百姓幸福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