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来同游客越来越多,景区景点人流车流激增。为提升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倡议市民当好主人翁、笑迎八方客,让路于客、让景于客、让位于客,展现大同文明有礼、包容大度的良好形象。(《大同晚报》7月24日)
让路于客、让景于客、让位于客,这个倡议非常好。“三让”不仅是一种服务姿态,更是这座城市对待游客的包容与真诚。
让景于客,是对游客核心需求的精准回应。本地居民非必要不去占用旅游资源,最美的风景“您先请”,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都大同的名胜与风光,这种“把风景留给客人”的理念,看似对自家人的“约束”,实则是通过提升游客满意度,为城市文旅口碑积累长远势能。当市民把本地的美景让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当各方游客与心中的浪漫撞个满怀,那些风景之外的暖心细节,那些烟火升腾背后的人情温度,会积淀成城市魅力,擦亮文旅名片。
让路于客,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旅游旺季的交通拥堵,是许多热门旅游城市的“通病”,也往往是游客吐槽的“痛点”。让路于客,为游客开辟畅通的出行路径,是城市对“旅游优先”理念的践行,也是对市民“主人翁意识”的动员。短期看,市民出行可能略有不便,于长远而言,文旅产业的繁荣将惠及城市经济与每一位市民。
让位于客,是对服务细节的极致追求。“位”既指物理空间上的便利,如景区内的停车位以及休息区、餐饮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也指服务层面的“位置”——让游客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比如,景区工作人员主动为游客指引路线,酒店、餐馆等服务行业用真诚服务留住客人,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停留场景。这种“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能让游客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进而转化为对大同的好感与记忆。
从更深层看,“三让”是文旅融合时代城市竞争力的“提档升级”。在体验经济主导的当下,游客对旅游的期待早已超越打卡拍照,而是追求“行得顺心、游得舒心、留得安心”的全链条体验。以“让”为进,通过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构建“主客共享、互利共赢”的文旅生态——当游客在大同获得优质体验,他们会成为城市的“宣传员”,吸引更多人前来;而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会带动就业、促进消费,让城市与市民共享发展红利。
“三让”,让出的是短期便利,赢来的却是长远口碑。当游客感受到“来了就是主人”的亲近与尊重,城市的好感度便会在细节中悄然提升。在文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唯有真正把游客放在心上,才能在“流量时代”沉淀下真正的“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