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这首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将一段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1500多年前的古都平城、一位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女英雄形象历历如绘。
“我觉得‘花木兰’离我好近,她就是那个1500多年前生活在北魏平城的姑娘。”现如今,当人们提起这座城市大同时,除了名闻遐迩的云冈石窟、古城墙外,又增添了一份新的骄傲。(见6月21日《大同日报》)
花木兰,这位当时生活在首都平城京畿内府兵册里一位老兵的女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同人,这就需要我们更加认真地再去品读花木兰。品读这位于家于国有着强烈责任感、不断影响着人们对于性别平等和女性角色认知的女英雄。
在古都大同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遍布于这里的文物古建、历史遗迹,都在讲述着华夏文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塞上吹过的每一阵风,都在鸣奏着发生在这里的一曲曲历史壮歌。千百年来,古都大同演绎着属于自己跌宕起伏的历史过往,承载着自己那车辚辚、马萧萧的历史硝烟。花木兰翩若惊鸿地出现在古都大同的历史记忆中,让平城明堂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让北魏都城变得更加具象、更有生机,也让北魏历史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
2025年深圳文博会上,山西展区出现了一位惊艳全场的“数字将军”——她身披北魏甲胄,目光冷峻,甲片闪烁着清冽光泽。这位栩栩如生的超写实3D数字人“花木兰”,以飒爽英姿向观众抱拳致意,成为全场镜头追逐的焦点。如今,打造木兰文化IP已上升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融合虚实、连接古今的花木兰,也将出现更多惊喜与可能。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带着浓浓的家乡情感,再读花木兰,读到了北魏平城的金戈铁马与一路风华,读到了古都大同的精神特质与厚重灿烂,读到了云中大地孕育而生的民风民情,也读到了中华文明中的古都大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