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都市新闻
保平堡村:长城古堡焕新颜
时间:2025年09月19日 | 来源:大同晚报

  群山如黛,长城逶迤;秋阳映照,谷穗弯腰。秋收时节,大同日报社美丽乡村行采访小分队记者行走在天镇县新平堡镇保平堡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庄稼地里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庄处处呈现着祥和宜居的气息。这座坐落于明长城脚下的古村落,不仅承载着边塞军事要塞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小米产业:富硒资源变“致富金豆”

  保平堡村的富硒小米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2019年,中科院发布的《天镇县养生资源环境分析评价报告》显示,该村土壤硒含量高,是北方地区稀缺的富硒地。该村抓住这个机遇,开始大力发展富硒小米产业。

  “最开始村民都不相信种小米能致富。”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驻保平堡村第一书记魏东回忆道,“我们只好先动员几户试种,结果当年亩产就达到400斤,每斤卖到4.8元,比普通小米贵了近一倍。”看到实惠的村民纷纷加入种植行列。工作队还购置了真空包装机,设计了专属包装,注册了“保平堡富硒小米”商标。

  2023年,作为保平堡村的结对帮扶单位,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积极开展“以购代捐”“农业认养”等消费帮扶模式,一次性采购1万斤小米和1.65万斤土豆,总价值8.65万元,村民户均增收800余元。“公司在职工食堂设立了保平堡农产品代销柜台,这样既让职工吃到了绿色食品,又帮助村民解决了销售难题。”魏东说。富硒小米还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定点采购产品,让小米产业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金色产业”。

  文旅融合:长城古堡激活“美丽经济”

  保平堡村不仅有富硒小米,还有明长城、古堡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平堡村明长城保存完整,古堡历史悠久。驻村工作队通过举办“千人徒步走长城”等活动,成功打响文旅品牌。2022年,该村获评大同市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

  2023年7月,村里迎来了首批特殊的客人——中国传媒大学的130余名师生。为接待这批师生,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下足了功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志峰回忆:“我们连夜整修了30多间闲置民房,配备了基本生活设施。虽然条件简陋,但师生们都很满意。”这次写生活动为村集体带来了3.8万元收入,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写生经济”的大门。

  “随着我们村的富硒小米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兴起,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返乡创业,积极开发‘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等旅游项目,村里逐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文旅产业链。”郑志峰说。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如今,这个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已经成了知名的“网红打卡地”。村里利用闲置房屋开办了7家“农家乐”和“农家客栈”,每到旅游旺季,这里都会迎来大批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最多时一天接待了3000多人,村里停满了旅游大巴。”村民石玉海说起首届“千人徒步走长城”活动的盛况,仍然激动不已。

  驻村帮扶:十年接力铺就“致富路”

  “快秋收啦,这几天我们工作队正在抓紧时间帮助村民检修农机具。”正在忙着检修农机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魏华说。

  大齿公司的帮扶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保平堡村还叫黄家湾村,是个“道路坑坑洼洼、村办公场所破破烂烂”的贫困村。公司党委选派3名党员组成驻村工作队,中层干部魏东担任第一书记。

  10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帮助村里新建了水房、漫水桥,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建了健身广场。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支部结对帮扶”的创新模式:公司27个基层党支部分别结对3-5户村民,通过“以购代捐”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

  “记得第一次来村里时,村民们都在观望。”魏东说,后来,他们通过帮助销售农产品、介绍就业等方式,慢慢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如今,保平堡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3000元增长到2024年的12000元。

  人居环境:挪出“穷窝窝”住进“幸福窝”

  2019年12月,对保平堡村村民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崭新的安置房。

  “以前吃水要靠驴驮,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以前冬天要烧炕,现在用电暖气还有国家补贴。”73岁的老党员闫有旺高兴地细数着新生活的好处。更让他开心的是,村里建了健身广场、文艺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脱贫户吕占有激动地说:“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这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如今的保平堡村,古堡与新村相映,产业与生态共荣,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长城脚下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从深度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保平堡村的蜕变是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国企担当”与村民“自力更生”交织的动人故事。如今,保平堡村正以“硒”为媒、以“文”为魂、以“旅”为翼,通过大力发展“富硒农业+长城旅游+文化研学”的多元产业体系,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迈向“稳得住、能致富”的乡村振兴新阶段。这座明代边塞古堡脚下的村落正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责编:安蓉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栏目推荐
用色彩点亮彩色的大同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绝美!大同火山群现云海日出盛景



来源:大同日报新媒体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