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糖尿病患者刘奶奶10年前被确诊糖尿病,因为不太重视,平时很少监测血糖。从几个月前,她就发现自己的胸部下缘、腋窝、腹股沟、腹部褶皱等多处出现大量红疹,瘙痒难忍。刚开始,她以为是长“痱子”,可每天用痱子粉也不能止痒,只能用手抓挠缓解,最难受的是经常晚上痒得睡不着觉。入秋后,红疹、瘙痒一直没有消除,刘奶奶的身上已经布满新旧抓痕,近日,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
接诊的大同新建康医院大内科主任焦畹苓经检查后发现,刘奶奶的“痱子”并不是热出来的,而是“甜”出来的,是由于血糖失控对皮肤造成的损害。目前,刘奶奶正在遵医嘱接受治疗。
焦畹苓解释道,高血糖造成瘙痒,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血糖会导致身体流失过多水分,使身体处于慢性脱水状态,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就像缺水的土地会龟裂一样,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锁水能力下降,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从而引发剧烈的瘙痒。另一方面,则是高血糖会直接损伤负责感觉的神经纤维,导致功能错乱。即使没有真正的虫咬或皮疹,大脑也会不断接收到“痒”的错误信号,形成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皮肤褶皱处反复出现皮疹时,首先应该考虑血糖是否升高。”焦畹苓提醒,规范监测血糖、积极科学治疗,不仅是控制糖尿病本身的要求,也是守护健康的关键所在。当血糖控制好了,皮肤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她建议,糖尿病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的摩擦;出汗后及时用温和毛巾擦干,避免汗液残留刺激皮肤;洗澡时水温控制在37℃~40℃,少用碱性强的香皂,洗完后涂抹医用保湿乳,保持皮肤水润;饮食上少吃辛辣、过咸的食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一旦出现皮肤异常,不要自己乱用药粉或药膏,更不要拼命抓挠,应及时就诊。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