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张先生(化名)在家中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辗转反侧难以忍受,同时伴有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家人见情况危急,立即就近将他送往的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就诊。“患者到达医院时,体温已经达到38.9℃,呼吸频率每分钟26次,心率110次/分,表情痛苦,蜷缩在病床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接诊医生回忆道,结合患者有3年糖尿病病史且长期口服降糖药物的情况,将其快速转入消化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突发剧痛伴发热急就诊
绿色通道快速接诊
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对张先生展开全面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血淀粉酶飙升至1200U/L,是正常上限的6倍;血糖值也高达16.8mmol/L,远超正常范围。腹部CT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伴周围渗出,腹腔少量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急危重症,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波动大,更容易出现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治疗难度很大。”消化内科主任张义平主任介绍,医院立即成立由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检验科等多学科组成的救治团队,为张先生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定方案
精准控糖阻病情恶化
救治初期,医疗团队首要任务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控制炎症反应。医生给予张先生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同时由内分泌科医生全程参与,通过胰岛素泵精准控制血糖,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加重病情。“那段时间,医生和护士每隔一小时就会过来测一次血糖、血压、心率,观察我的腹痛情况,哪怕是深夜也从不间断。”张先生回忆说,由于不能进食,他常常感到饥饿乏力,护士们不仅耐心安慰,还通过静脉营养为他补充能量,细心做好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
治疗第3天,张先生的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体温仍不稳定,且出现了轻微的呼吸困难。救治团队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呼吸支持,同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就像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内分泌专家王桂英主任表示,针对张先生的糖尿病病史,团队特别注重血糖的精细化管理,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将血糖逐步控制在合理范围,为胰腺炎的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一周的积极治疗,张先生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腹痛、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血淀粉酶、血常规等指标均有所下降。此时,治疗重点转向了肠道功能恢复和营养支持。医生开始为他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从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同时指导他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刚开始进食的时候,我还很担心会加重病情,医生耐心地给我讲解饮食注意事项,每天都会询问我的进食和排便情况,根据我的恢复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张先生说,护士们还为他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计划表,标注了适合食用的食物和禁忌食物,帮助他更好地配合治疗。
病情平稳转重点
营养支持促功能恢复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救治团队始终密切关注张先生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腹部CT、血液指标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消化功能紊乱、乏力等问题,医生通过中药调理、物理治疗等方式帮助他缓解症状,加速康复。同时,住院部还为张先生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评估和指导,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制定了科学的营养方案,既保证了营养供给,又避免了加重胰腺负担。
治疗第30天,张先生的腹痛、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食欲和精神状态良好,复查血淀粉酶、血常规、血糖等指标均恢复正常,腹部CT显示胰腺肿大及周围渗出明显吸收。经多学科团队评估,张先生已达到康复出院标准。出院前,消化内科医生再次详细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管理、血糖监测、药物服用以及定期复查等内容,并为他制定了长期的健康管理方案。
“这次住院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糖尿病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张先生表示,出院后他一定会严格遵医嘱控制饮食、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类似疾病再次发生。
张先生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日常健康管理,定期体检,一旦出现腹痛、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