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顺利手术,现在能正常吃饭了,真是太感谢守佳医院的医生们!”前不久,80 多岁的张大爷(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从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康复出院。这位身患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曾植入心脏支架的高龄患者,因确诊早期胃癌面临高风险手术困境,最终医院通过多学科会诊(MDT)制定方案,采用 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功为其切除病灶,实现了 “微创治疗、快速康复” 的治疗目标。
多重基础病叠加
高龄患者确诊胃癌陷困境
这位老人的肠胃不适已有多年,近半年来症状明显加重,食欲减退、频繁腹胀、排便不畅。家人起初以为是老胃病复发,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症状始终反复。今年 7 月,家属慕名带着张大爷来到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就诊,消化内科专家曹玉文院长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远比想象中复杂 —— 除了长期肠胃问题,他 3 年前因冠心病在北京某医院植入 3 枚心脏支架,同时患有 20 余年 Ⅱ 型糖尿病和 10 余年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日常需服用多种药物控制基础病。
“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尤其是心脏支架术后需长期抗凝,这给胃肠道检查和治疗带来了极大挑战。” 曹院长介绍,为明确诊断,医院为老人调整了抗凝方案,在严密监测心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最终病理结果显示为早期胃癌。
诊断结果让家属陷入两难:若不及时手术,病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进展期胃癌;若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患者高龄且多器官功能衰退,麻醉和手术创伤极可能诱发心脏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极高。“跑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建议保守治疗,我们实在不甘心看着老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老人的儿子说。
多学科会诊破局
微创内镜技术精准除病灶
针对张大爷的特殊病情,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内分泌科及手术室护理团队联合开展病例讨论。
经过反复论证,专家团队一致同意采用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治疗方案:“ESD 技术通过胃镜即可完成手术,无需开腹,创伤仅与传统手术的相比很小,术后48小时内即可进食,非常适合高龄高危患者。但该技术对操作医生的内镜水平要求极高,目前我市在高龄患者中开展的此类手术较少。”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组建专项治疗小组:曹院长主刀负责病灶剥离,麻醉科封飚主任全程采用 “靶控输注麻醉” 技术精准调控麻醉深度,心血管刘彦春主任团队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内分泌科王桂英主任团队实时监测血糖变化。8 月 15 日上午,手术正式开始,曹玉文院长通过胃镜在病灶周围标记、注射黏膜下注射液,随后用专用器械沿黏膜下层逐步剥离病变组织,经过精准、专业的手术过程,患者胃部病灶被完整切除,手术顺利完成。
专家昼夜守护
高龄患者术后五天顺利出院
“术后 24 小时是关键期,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功能异常、创面出血等情况。” 监护病房,医护人员 24 小时轮班值守,每小时监测一次心率、血压、血糖及胃引流管情况。当晚,手术团队的专家们也放弃休息,随时探望老人术后状态,指导住院医护人员根据情况调整方案。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未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
为促进康复,护理团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了饮食和营养搭配方案,并每天为其进行肢体按摩,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加重及静脉血栓形成。在多学科团队的协同照料下,张大爷术后第三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五天复查胃镜显示创面愈合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标准。
据专家介绍,ESD 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金标准,可一次性切除直径大于 2 厘米的早期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病灶,治愈率达 95% 以上,且术后复发率低于 5%。高龄高危患者 ESD 手术的顺利完成,体现了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内镜下Ⅲ、Ⅳ级手术的丰富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未来医院将继续推广微创技术,持续发挥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心的优势,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