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 大同新闻网 >> 本地生活 >> 健康
医术精湛战溃疡 多科协作护肠安
时间:2025年06月23日 | 来源:大同晚报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如同潜伏在消化道的“慢性杀手”,悄然侵蚀着患者的健康。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从直肠向近端结肠蔓延,可累及全结肠。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持续性腹痛、腹泻,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累及直肠,重者可引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等急性并发症,甚至增加结肠癌风险。据《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指南(2023 版)》数据显示,我国 UC 发病率近10年以每年 11.2% 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 3.1/10 万,且约 30% 的患者在病程中需接受手术治疗,而 UC 患者的救治往往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对医疗团队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近日,42 岁的患者王女士(化名)在家人搀扶下走进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她已被溃疡性结肠炎折磨多年,严重时每日腹泻达 8~10 次,粪便中混有大量黏液和鲜血,体重从 65kg 骤降至 48kg。长期依赖激素治疗导致她出现满月脸、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近一个月更因结肠狭窄出现肠梗阻,腹痛剧烈时需注射止痛针才能缓解。“严重时我几乎不敢离开卫生间,连起身走到客厅都觉得吃力,感觉自己像个废人。”王女士回忆道。

  精准诊断

  多维度检查揪出肠道危机

  接到患者后消化内科郭子媛主任团队以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意识到,王女士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必须迅速展开全面评估。诊疗团队首先为其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当肠镜缓慢进入肠道时,显示屏上呈现出触目惊心的画面:全结肠黏膜失去正常光泽,呈现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完全消失,乙状结肠至降结肠可见连续性纵行深溃疡,部分溃疡表面覆盖着黄白色渗出物,肠腔狭窄处肠镜通过困难。随后的病理活检结果更令人警惕:黏膜慢性炎症伴隐窝脓肿形成,局部腺体出现轻度不典型增生,提示已进入癌前病变阶段。与此同时,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血红蛋白 72g/L(正常女性 110-15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 反应蛋白(CRP)85mg/L(正常<10mg/L),血沉(ESR)60mm/h(正常女性 0-20mm/h),多项炎症指标呈“爆表”状态。综合影像、病理与检验结果,王女士被确诊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活动期,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癌前病变倾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肠道保卫战正式打响。

  多科攻坚

  从药物控炎到手术重建阶梯治疗

  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医院迅速组建由消化内科、结直肠肛门外科、麻醉科、病理科、护理部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制定分阶段诊疗方案:术前强化治疗;考虑到患者年轻且有保肛需求,由外科庞尔国院长团队决定实施主刀腹腔镜微创根治术;术后全程管理,护理团队提供造口护理指导,每日监测储袋引流量及黏膜状态;消化内科术后 2 周启动美沙拉嗪栓剂局部治疗,预防储袋炎;专家团队还对患者和家属开展一对一认知行为治疗,缓解患者对术后生活的焦虑。

  康复成效从卧床依赖到重享正常生活

  术后第 3 天,王女士恢复排气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术后 1 个月造口关闭,排便次数逐步稳定至每日 4~5 次;术后 3 个月随访显示,她的血红蛋白恢复至 115g/L。“现在我终于能去公园散散步了,感谢守佳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王女士感激地说。

  此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成功救治,彰显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在复杂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多学科协作能力与微创技术实力。医院将继续用专业与温度守护更多患者的肠道健康,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道路上践行医者使命。

责编:武珍珍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