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从服装变化看小康生活


  端午假期,75岁的退休教师王女士,从永泰南街商圈一家专卖店消费1100元购买了一件香云纱衬衣。经历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时代,走过“黑蓝灰”的穿衣大潮,王女士调侃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真正的老来俏,年轻时没条件穿戴,没想到老了,反而越穿越新潮。
  
  这家丝绸专卖店的店员介绍,店里经营高端真丝服装,这几年流行香云纱面料,主要消费群体就是中老年人,70多岁的老人花费1000元买件上衣十分普遍,由此可见,市民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好,消费能力确确实实提高了。
  
  红旗南街一个小区里有家小小的裁缝铺,做了半辈子衣服的刘师傅现在只做裁裤边、换拉链和改大小的“小活儿”。“如今很少有人做衣服,面料变换快,款式更新快,咱这老手艺跟不上新时代了。”刘师傅的话语里不乏落寞。是啊,想想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裁缝店的生意何等火爆,每个大街小巷都有一两家裁缝店,女士的连衣裙,男士的西装,都从这一家家小店里做出来,扮靓了一个时代的爱美人。
  
  老式裁缝店淡出视野,一个全新的行业——高端服装定制又走进人们的生活。80后小王曾经留学英国学习服装设计,如今在北京开着一家服装工作室,日常往返大同北京两地,有着固定的客户。小王说,选择定制服装的客户主要是为了追求个性和唯一,毕竟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作为大众消费,服装行业从事的人太多,但是设计雷同面料雷同,同事之间撞衫的尴尬比比皆是,定制服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尴尬,而且定制的衣服也会更符合消费者的身材。
  
  从的确良、人棉绸、涤卡布到牛衬、苎麻、桑蚕丝,从自家做的大棉袄到羽绒服、貂皮大衣,从没形没款的“布衫”到款式各异的套装,几乎每一个中年女士的衣橱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报载,2019年,全国限上单位服装类商品零售额9778.1亿元,累计增长2.6%,且服装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和品位。
  
  卡里的余钱越来越多,穿得越来越美,天天不重样,月月买新衣,这就是新时代普通老百姓的小康生活。(记者 吴华)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