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读书日,云冈石窟寻书香
2025-04-29 17:04:49  作者:赵永宏  

绘本与石窟对比


  当石壁翻开扉页,寻找一场穿越千年的纸上云游;当扉页照进现实,探秘云冈石窟传承千年的文化密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云冈石窟,在缕缕书香与石壁洞窟间致敬一个王朝的伟大与神圣,致敬当代云冈人为保护这一人类杰作所做出的贡献与成果。

  

  墨香中的时空折叠

  

  第12窟窟顶平棊藻井周围环绕飞天舞伎,彩带飘飞,身体纤柔,北魏画匠在洞窟穹顶绘下伎乐形象。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些飘逸的衣袂会在1500多年后在一本影像艺术“大书”和石窟考古报告里“翩然起舞”。漫步景区内的一家文创店,当游客的指尖掠过《云冈石窟全集》《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书页,书中的北魏工匠名录与石壁上斑驳的题记产生奇妙共振,此刻,凝固的岩石正在纸张间苏醒。

  

  在北魏平城厚重的故纸堆中,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水经注》里用渊博的学识和优美的文笔记录下“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营造技法和山水盛景,这些文字穿越隋唐的烽火,最终成为今人理解云冈营造密码的密钥。如今,当我们站在山堂水殿前,手中的《水经注》里描述的“一窟一寺”图画,正与眼前洞窟形制形成立体印证。“真容巨壮”和“林渊锦镜”相映成辉,徜徉其间,尽可穿越古今,感受山的厚重。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台山行记》残卷,记载了唐代僧人在武州山礼佛的见闻。从五台山到敦煌,从敦煌到武州山,僧人在朝拜中感知着他们心中“文化”的力量。如今,手捧着《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想象着今人用更加科学的仪器测量着精准的数据,感知着石窟艺术的异曲同工,每一位怀着敬畏之心驻足石窟寺的游客都是幸运的。书中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字,让现代游客的登山杖与古代僧人的禅杖,在历史的褶皱中相遇。

  

  石窟里的“活字印刷”

  

  捧读着《云冈石窟铭文楹联》,走进第11窟,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记”标志着武州山石窟向民间敞开大门,民间邑社组织、信士女、鲜卑贵族等成为造像主体,他们利用前期未完成的窟内壁画进行造像,或者亲自开凿,或者雇佣工匠,或者集资造像,各自为龛。

  

  碑记是镌刻在特制石碑上的记述一定历史事实的铭刻文字,其内容多是记录捐赠、宣扬功德、修路兴殿、敷泥贴金、装彩佛像等一些功德事迹,勒于石上以传后进。走进第6窟,木构楼阁外《重修庙宇碑记》是云风石碑上乘之作。碑首雕二螭首缠交,碑身四边框八仙神话人物,须弥座饰以民俗渔、樵、耕、读等图,整体庄重、华丽。清乾隆十七年的《重修云冈大路碑》出现的“银”“钱”“两” 等简体字和其他一些刻宇,是研究近代繁体字简写的实物资料。云冈明清碑刻现存较多,最早的当属馆藏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修云冈堡记》碑。1990年立的《三年工程维修碑》和2007 年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碑》是记录当代石窟维修、环境治理等重大事件的碑记。

  

  无论是造像题记、铭记,还是碑记、匾联、洞窟说明碑,在云冈石窟可谓是一道亮丽风景,它们是石窟里的“活字印刷”,与当代书法艺术形成古今对话,这种微观尺度的文明互鉴,让石佛的微笑平添几分书卷气。

  

  音乐盛会的当代节奏

  

  捧读着绘本《云冈石窟》,走进第12窟,热烈奔放的宫廷音乐会氛围便扑面而来。走进前室,抬头望,门拱、明窗、壁面、窟顶层层叠叠地雕刻着不同形象的伎乐,他们手持乐器,姿态优雅自然,动作和谐飘逸,仿佛一支气势磅礴的“乐队”。该窟后室布局庄严肃穆,前室充满音乐活力。前室乐伎共有51身,展示了当时西凉、龟兹、高丽、天竺以及中原地区各种乐舞荟萃一堂的场景。仔细欣赏这些乐伎,不难发现,有3身乐伎做的是吹指、弹指和拍掌的动作,她们不持乐器。所以,音乐窟的乐器数量为48件。

  

  每次走进音乐窟,记者总会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音乐窟最耀眼的当数前室北壁。北壁最上层是一排规模宏大的天宫伎乐列龛,自西向东依次雕刻着手持吹指、齐鼓、排箫、琵琶、义觜笛、横笛、琴或筝、五弦琴、筚篥、竖箜篌、卧箜篌、细腰鼓、横笛、法罗、鼓等14身乐伎,姿态优雅自然。

  

  借助当今AI技术,两位作者郭淳、田璐和团队制作了一段小视频,“乐队”缓缓走来,恍若一场音乐盛会,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云冈图书”的独特魅力

  

  带着一本书游云冈,在纸质与岩石的对话中完成深度探秘之旅。在云冈石窟景区寻觅书香,让每一位游客成为历史长河中最生动的注脚。漫步景区,我们看到,《云冈十看》《游问云冈》《交融与创新——北魏平城时代研究论集》《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艺术》《云冈石窟之谜》《释俗之间:云冈石窟故事图雕刻艺术》《不可错过的云冈》《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等图书已经成为云冈石窟景区内各大文创店的主流销售产品。在古城内的一些小书店,这些图书也深受读者青睐。

  

  在景区云冈礼物店,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说:“我翻阅了许多本有关云冈石窟的图书,哪一本也放不下,最后挑选了心仪的三本。”

  

  记者了解到,如今,市面上的云冈图书主题多样,不少出版社也以云冈石窟为选题,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教授、作家、记者写云冈,这些图书一经面世,就好评如潮。一名资深出版人告诉记者,云冈图书畅销的原因在于,真正的文化遗产从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永远处在书写与被书写的动态过程中,处在人文云冈永远诗意地栖居在每一个热爱文化之旅的游客心中。(编辑:赵小霞)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