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糕香里的大同记忆与精神脉络
2025-04-17 15:46:43  作者:赵永宏  来源:大同日报

——简评我市民俗文化学者赵佃玺《糕文化》

  

  

  我市民俗文化学者赵佃玺发表于《山西日报》的《糕文化》一文,凭借质朴的文字,缓缓推开了大同糕文化的厚重之门,引领读者深入领略这座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情怀。这篇文章从生活里极易被忽略的细节切入,以小见大,对糕文化在大同人生活与精神层面的非凡意义展开了深刻剖析。

  

  文章开篇,作者用“挎着篮子,给在地里干活的家人送饭”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农耕生活图景。在那广阔的田野间,家人送饭的身影,成为农忙时一道温暖的风景线,读者仿佛能看到阳光洒在田埂上,送饭人脚步匆匆,这极具画面感的描写,瞬间将大家拉进往昔的岁月。“篮子里,常常装着一块黍子糕或高粱糕,再配上一苗大葱”,糕与大葱这样简单质朴的搭配,是大同农村家庭日常饮食的真实写照,承载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文中,一位大伯回忆往昔时说道,“干着农活又累又饿,一看到家里人送饭来,心里就特别踏实。”这番质朴的话语,不仅直白地道出了饥饿时糕对身体的滋养,更传递出家人关怀带来的心灵慰藉。在农忙的艰苦日子里,这份简单的食物和家人的牵挂,成为劳动者坚持下去的动力。这种源自生活本真、饱含深情的叙事方式,极具感染力,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大家对糕在大同人生活中的地位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作者巧妙地从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将笔触转向对大同糕文化的深度挖掘。“大同的黄糕,见证了大同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大同人的情感与记忆。”在这里,黄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摇身一变,成为见证城市历史的鲜活载体。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黄糕伴随着大同人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与情感。从古代的农耕社会到现代的城市发展,黄糕始终贯穿于大同人的生活,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变迁。这一观点赋予黄糕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黄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大同地域文化的独特象征,是大同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出“大同的‘糕’文化,则是大同人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糕文化是大同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凝聚着大同人勤劳质朴、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过去,糕与大葱的简单搭配,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更给予大同人继续劳作的力量。在艰苦的岁月里,大同人凭借着这种力量,开垦土地、建设家园,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种精神力量成为大同人面对困境时的强大精神支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大同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糕文化》一文语言简洁质朴,贴近生活实际,却又不乏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生动地讲述了大同糕文化的动人故事。文章不仅全方位展现了大同独特的地域文化,更通过对糕文化的阐述,传递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引发人们对地域文化传承的深入思考。它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糕文化在大同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启发大家重新审视身边的传统饮食文化,深入探寻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这篇文章对于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播,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化的读者细细品读。(编辑:李炯)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