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遗痕—云冈石窟 朱廷翰题记钩沉(上)
- 2025-03-27 15:31:05 作者:员小中
《云中郡志》石碣韵
云冈石窟第1、2窟近期因考古调查封闭,游客隔着围挡只能看到两窟幽黑的拱窗,略加注意还能看到东西两边有凿平的方块壁面,这是摩崖题记的地方。第1、2窟地处云冈石窟最东端,明清时期这里是“云中八景”和“左云八景”之一——“石窟寒泉”、“寒泉灵境”。东边的“左云交界”铭刻曾经是清代朔平府左云县最东端的标识,往东就是大同府地界了。这里人文和自然交汇,可称得上是一处文化景观。一股泉水从石窟地下流出,千年不断,水清林茂,环境优雅,窟前还有通往西去陕蒙的孔道。古代文人墨客常触景生情,赋诗言志,有的诗词在石窟山崖上刻写下来,东部石窟成为摩崖题记最多的区域。第2窟上方的“山水有清□”和右边的“云深处”即是明清人士对优雅景观的认可。本文主要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第1窟明窗东侧的题记主人朱廷翰。
朱廷翰何许人也?先公布答案之一,他是大清朝在云冈石窟题诗刻记的第一人。
先说其诗。紧邻第1窟明窗东侧,有一块精心打磨过的壁面,宽1.7米、高1.6米,上面刻有草书诗句,笔法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铁画银钩,神采飞扬,气吞山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对此做过详细记录并制过印拓。文字如下:
《游云冈石佛寺□成□》
劈□□岩梵峰开,幽深洞里□如来。□」
□州□□□面,是谓重妆□以胎。」
怪□玲珑华藏开,诸天穹□散香来。兹」
□□□□□晴,□阁光生现圣胎。」
古刹□□□□开,金茎□相尽西来。□」
□岁月虽沈寂,□待灵光自现胎。」
□□□□石中开,洞里□□河际来。慢」
□□□□佛性,神工巧处即真胎。
巡按宣大监察御史夏州朱廷翰题。
这首诗属七言绝句,韵脚“开”“来”“胎”是平水韵部中的上平十灰,一韵到底。原诗应有120字,在八九十年前辨识的时候就有30余字不可认了,现在可辨字更少。云冈张焯先生考证题目中的后三字应为“和成韵”。诗中缺失的文字我们可以参考其他材料,其一、(清)胡文烨《云中郡志》卷十四《艺文志》有《石佛寺四首》,署名“石碣韵”显然不是人名,而是一种刻在石头上的诗。朱廷翰题诗“和成韵”或为相关的附和作品,我们无法推测两者时间先后。“石碣韵”文字如下:
石佛寺(四首)
石碣韵
崚嶒龛峇倚云开,昙影缤纷天际来。
三十二观随处是,石莲浮动现金胎。
茎草原从帝释开,妙同宝月印川来。
推开慧海留生面,亿万恒沙结髻胎。
宝官杰构五丁开,金粟飞花匝地来。
何处是空何处色,须弥芥子一班胎。
心眼关头不易开,维摩悟后偈飞来。
饱参玉版三乘偈,笑指摩尼五色胎。
大同学者韩府也收录了一首相同韵脚的诗,是朱廷翰题诗的补全版,也许不合格律,但至少我们可以流畅地读一遍,更好地理解朱廷翰原作,好比文物修复,按原型趋势推测形象,增加观赏体验。文字如下:
《游云冈石佛寺》
劈山凿岩梵峰开,幽深洞里有如来。
满目州崖皆佛面,是谓重妆涂以胎。
怪巧玲珑华藏开,诸天穹窿散香来。
慈心善目天地晴,楹阁光生现圣胎。
古刹宝塔处处开,金华银相尽西来。
往昔岁月虽沉寂,只待灵光自现胎。
梵宫寺宇石中开,洞里寒泉河际来。
粗石精雕有佛性,神工巧处即真胎。
从摩崖题记残存诗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大约能触摸到朱廷翰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世界观上万物有灵:“劈□□岩梵峰开”“怪□玲珑华藏开”表达出山河即是佛国的宇宙观,“神工巧处即真胎”即人工与山体皆具佛性。人生观上超越生命:“是谓重妆□以胎”“□待灵光自现胎”表达佛像的重塑隐喻人要不断净化提升,通过觉悟获得新生。“□□岁月虽沈寂,□待灵光自现胎”,面对时光流逝,沉寂终将被内在的光芒打破。价值观上重视修行:“金茎□相尽西来”“慢□□□□佛性”表示佛教西来,精神永恒,倡导以佛性为本,超脱功名利禄。(编辑:赵小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