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世界听懂云冈石窟
- 2025-02-17 16:40:36 作者:赵小霞
——大同英语导游李美平小记
李美平1999年在第9、10窟前留念
李美平(左二)与荷兰游客合影
“来云冈石窟看什么呢?请大家随我凝视窟内这尊尊面门圆满、妙好端严、眼相修广、如青莲花、颜貌舒泰、光显含笑的佛菩萨们吧,归得一处安宁,寻得一种共鸣。”英语导游李美平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给国际游客们讲述着云冈石窟的法相庄严。
春节申遗成功,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软实力,过境免签政策放宽,国际游客数量陡增,在首个“非遗版”春节期间,云冈石窟景区多了很多外国友人的身影,他们不仅欣赏大佛的壮美,还参与写春联、拓金蛇等特别活动,积极融入这喜庆欢乐的日子。这个春节,李美平也没有闲着,带领她的外国游客感受着云冈非遗文化的精彩。
初识李美平,她是一位爱运动爱写作的文学爱好者;再识李美平,她是一位有丰富知识储备又不断学习精进的中英文导游。2006年,她在做了10年中文导游后,毅然决然地放下工作去山西大学进修英语,2008年她开始投身于英语导游行列,带国际游客尽览三晋大地最美的文化资源。
谈起与云冈石窟的缘分,她说6岁时第一次见云冈石窟,印象里没有记住太多的故事,那时也理解不了佛、菩萨、凡人,只记得云冈石窟的佛很大,无边的大。那个大,是她儿时即便有无限想象力也想不到的大。直到后来她有幸成为一名导游,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她才真正理解了她心中的“那个大”。从此,“云冈之大”成为她讲解的核心。
李美平在做导游之前,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地理学家,就像徐霞客那样可以遍游名山大川,感受并书写自身的经历。虽然没有如愿地成为一名地理学家,但1998年她以大同国旅的名义报考中文导游,从此步入导游行业。当她考取导游证有资格带团时,才发现能够游刃有余地去胜任这份工作需要做的功课还是很多。大同国旅每年都会组织导游参加培训学习,邀请相关业内专家老师授课,她曾有幸聆听过《云冈石窟文化》著者赵一德先生讲云冈石窟,赵一德的课让她明白了云冈石窟的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她还听过《云冈石窟艺术审美论》的著者王建舜老师的课,他的课启发了李美平对云冈石窟佛像的固有印象,启发了她对云冈石窟佛像由“大”到“美”的升华;还有一位尊敬的导游前辈朱孟麟老师,她最早讲云冈石窟的文案便是依照朱老师的《云冈石窟》来讲解的,这些理论知识后来都融入了她的导游实操中。每每带团遇见新问题,她还会向业内专业老师咨询,她多次向《云冈石窟辞典》著者王恒老师问相关专业问题,王老师每问必答,这让李美平感激不尽。
在谈及第一次接待国际游客团时,李美平仍记忆犹新。一位曾在原大同青旅入境部工作的前辈给了她第一次带英语团的机会。为了顺利踏出这一步,她在炎热的夏天,伏案学习近一个月,查阅各种中英文资料,汗滴浸透张张英语导游词,她努力把纸质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初次带的英语团是一对澳大利亚夫妇,日常交流她还挺有自信,当他们得知李美平有个4岁的女儿,便提议一起带过来游览。他们非常亲切,拉着小女孩儿的手一同游览,他们在云冈石窟山门前的戏台上撞钟,“一撞身体棒,二撞保平安,三撞财运旺……”李美平说:“就在撞钟那一刻,默默许了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做一名优秀的中外文化宣传员,精彩地讲好中国故事,自信地向外国友人介绍云冈石窟。”走进山门小院,丁香花虽然谢了,但小院依旧非常美,游客在院子里驻足感受阳光,钟声阵阵、经声淼淼,十分惬意。当走进洞窟讲解时,李美平的英文讲解略显生疏,但这对夫妇非常包容,减缓语速,降低词汇难度来配合,她希望远道而来的国际游客能深刻了解云冈文化,她甚至带了一本英文资料,用读的方式来讲解,从生疏到熟悉,是他们一次次地包容让她一步步成长,使她更有信心做好一名合格的英文导游。
带中文团时的好习惯在带英语团时依然坚持。比如带完每一个团都会做带团日志,把带团过程中自己的不足之处补上来,一点一点积累更新。到现在她很欣慰自己还战斗在导游一线,服务世界各地的游客。多年来,她接待过德国体育学会的代表团,接待过英国利兹大学的教授,也接待过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专家学者,每每谈及这些遇见和经历,都是她人生的一笔财富。
李美平说:“云冈石窟是我心里的一眼深井,它大,它美,它融,它让见到的众生可以心里开花。”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值得世界各地的人们去走进它,欣赏它的博大与壮美。而她需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
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为了庆祝春节申遗成功,扩大对山西的宣传,山西省文旅厅和凤凰网举办了“欢乐中国年·山西好CITY”山西文旅国际推广活动,李美平作为大同英语导游接待了来大同游览体验的采风团,领着外国友人游览云冈石窟,感受不一样的中国年。
春节前后,李美平一共接待了6个英语团,游客们分别来自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纽约,都是3到5人的精品小团,她从佛教文化、石雕艺术、史料价值、民族融合、寻根祭祖等不同角度切入讲解,仔细发掘他们的兴趣点和节奏感,以他们的主观感受为主带领其游览。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对拓跋鲜卑开凿云冈石窟的原因非常感兴趣,由于意大利历史悠久、世界遗产丰富,好像面对千年石窟不觉新鲜,当他们看到洞窟内的希腊柱头、忍冬纹饰等,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相融,就像在与他们的先祖对话,感到十分亲切;来自纽约的游客与佛产生了共鸣,当她看到第6窟中心塔柱的一尊坐佛时,竟泪眼婆娑,驻足凝视,李美平问她:“此时此刻心情是什么?”她说:“有幸置身于千年石窟内,看到这尊慈悲的佛,我感觉它不是一尊静止的佛,佛似乎能感知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激励我,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光。”“你很幸运,能遇到与你心灵契合的佛,人常说,云冈石窟59000余尊佛,总有一尊佛与你共鸣,滋养你的心田,让你阴雨绵绵的心豁然开朗。”李美平说。来自荷兰的游客很喜欢5、6窟外木构建筑挂的红红大灯笼,他们用手比划着灯笼的模样,摆出各种姿势合影,融入其中,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云冈石窟,这座屹立于塞上的艺术殿堂,以其千年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艺术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更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宝库,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李美平用她的实际行动,成为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云冈石窟精彩的佼佼者。(编辑:李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