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梵音辽韵 一“舞”千年
2024-05-21 08:47:14  作者:冯桢 赵永宏  来源:大同日报

——记华严寺露齿菩萨舞蹈编导王春艳


图为王春艳在指导舞蹈动作。


“梦回华严”系列舞蹈演出剧照。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大同历史文化遗产丰厚,而华严寺则是其中璀璨的文化明珠。从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到现如今成为深受各地游客青睐的“打卡地”,华严寺承载的文化瑰宝延续至今,离不开一代代文物工作者的精心保护,更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文艺工作者将静态的文物经过活态转化,创作出连接古今的舞蹈活化艺术作品。

  在大同竞逐文旅赛道、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舞蹈活化凭借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丰富内涵创新了“文物活起来”的实践路径,有效实现了从“物”到“人”、体现“文”“舞”相融的文化传承。一批批文艺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创作艺术作品。大同师专舞蹈教师、国家三级编导王春艳,就是这些文化传承者中的一员。王春艳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文物活化”,曾编写“云冈舞蹈系列”校本教材,指导并参与过大同早期的云冈题材舞蹈,在“舞蹈活化”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此次我参与的省级课题《大同市华严寺露齿菩萨舞蹈的活化审美形态研究》项目,于2023年12月成功入选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立项课题,这给予我极大的信心,这也说明了我所研究的舞蹈编创方向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很自豪能为家乡做这么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更感重任在肩。今后,我将继续从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去研究,希望能够为促进大同文旅融合做出贡献。”王春艳说,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发现辽金时期的史料记载及文化传承比较匮乏,但是华严寺作为大同辽金时期的典型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学意蕴。因此,选择华严寺中典型的文物及塑像,如薄伽教藏殿“未来佛”前方的五尊菩萨,其中就有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露齿菩萨塑像。查阅辽金时期的历史资料,提炼蕴含其中的舞蹈审美形态,外化舞姿;结合塑像的历史创作背景进行设计构思,形成作品;根据舞蹈特点,结合音乐、服装、造型等让其生动流畅起来,最后把这种动态美呈现给观众。

  露齿菩萨舞蹈的活化“华严舞”于理论研究中深入分析,立足于大同文旅发展现状,从人文生态环境和文物资源的新角度揭示露齿菩萨活化的价值性;于实践探索中开拓创新,挖掘历史故事以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期待进行设计与分析,为舞蹈活化提供依据。从“梦回·华严”“情愫·华严”,到“浴火·华严”“守护·华严”,再到“再述·华严”,王春艳对每个作品都倾注了大量的情感,这也正是她的创作动力和源泉。

  “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在 “华严舞”的创作中,不仅要考虑舞蹈技法的运用,更要在服饰、音乐等方面进行总体衡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王春艳为主的编创团队,在学校和相关文旅部门的支持下,她带领学校学前教育系各年级学生精心打磨,组建出首支创作演出团队。她说,团队目前正在进行各阶段的排练,后续将带领“梦回华严”系列舞蹈参加全国及省市比赛,进行巡演,助力大同文旅发展。

  王春艳说,她和她的舞蹈团队将用情用力讲好华严故事,讲好大同故事,“让作品走出大同、走向全国,最终成就经典之作。”(编辑:李炯)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