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以物证史 讲述国宝“寻护”故事
2024-04-22 16:51:48  作者:赵小霞  来源:大同日报

  ——“金石不朽·圆明园与云冈文物寻护纪”开展侧记

  

文旅星推官参观兽首


游客拍摄陶眼


参展兽首 


  千年守望,百年寻护。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百年漂泊,旷世国宝归国;云冈石窟千年沧桑,科技保护正兴。4月14日,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精华联袂亮相云冈石窟博物馆,“金石不朽——圆明园与云冈文物寻护纪”展示国宝“寻”与“护”的故事,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中华文化遗产漫漫寻护之路,让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游客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守护文化遗产的决心。

  走进云冈石窟博物馆,只见一袭古装的曼妙女子穿过时光走廊步入展厅,凝视着巨幅圆明园海晏堂复原图,径直走向了被装在玻璃展柜里的圆明园兽首,她便是“90后”“文旅星推官”郭瑾,望着眼前的展品,她说:“岁月失语,唯物能言,一切文案不如亲眼所见。早上五点起来专门做了造型,精心策划,期待与兽首拍摄一幕穿越时空的对话。直到进入场馆,透过玻璃观察真迹,能清晰地看到动物的皮毛纹样,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回望圆明园的旧影残梦,凝视辗转归来的国宝兽首,历史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面对世界风云激荡变幻,我们更要凝心聚力,务实笃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文旅星推官的郭瑾的一番话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现场每个人的心声。

  记者看到一位手持相机的参与者凝望兽首片刻似乎忘了拍摄,她便是新媒体人荆女士,她不仅仅是带着任务拍摄,更是带着思考参观。她说:“今天能有机会近距离观看这些十二生肖兽首原件感到非常震撼,因为历史无法完整重现,唯有这些真实存在的文物能与史料互相印证。”文物无声人有声,新媒体人用影像用声音为大家讲述国宝背后的寻护故事。

  保利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詹春晖介绍,十二生肖兽首原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水力钟喷泉部件,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负责设计,清工匠打造,是中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情感和历史,5件兽首首次共同在云冈博物馆亮相,包括4件原件和一件仿制品,其中牛、虎、猴3件兽首是中国保利集团于2000年购得,猪首由澳门何鸿燊先生于2003年捐赠,仿制品马首亦由何鸿燊先生于2019年捐赠,目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有7件回国,剩下的龙、蛇、羊、鸡、狗兽首尚不知确切下落。

  与圆明园兽首有着相同遭遇的云冈石窟佛像,曾在1910年至1935年间遭遇盗凿,流失海外,这些造像目前主要分散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地。1929年9月,考古学家常惠只身一人前往云冈石窟调查佛像被盗情况,并将丢失的96颗佛首所在位置用红漆编号,撰写完成《山西大同云冈调查报告》,此后学界也将此举命名为“常惠编号”。开展当日,常惠孙女潘峰来到云冈石窟,听到云冈石窟至今依稀可见红色的“常惠编号”,看到如今云冈石窟保护得如此好,倍感欣慰,她说:“爷爷当年做了很多事情,报告一经发表后,后期的盗卖现象也有所减少,他的报告中还包含很多文物照片,为后期文物修复做了很大贡献,接下来,我想把爷爷报告中的12个碑以及文物图片,在云冈的同一地方再现,让人们看到云冈的百年变化。”

  游客赵先生是古建文化爱好者,云冈石窟已经来过三次了,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次正好赶上圆明园兽首来云冈展览,他格外高兴。在参观兽首时,他细致地发现每个兽首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他说:“虎首的嘴巴两侧有胡子的孔,但是胡子已经丢失了,猪首的头顶有一处凹坑,猴首的头是扁的,右侧脸颊有个核桃大小的凹坑,看到这些精致的兽首伤痕累累,十分痛心。”当他走到云冈石窟陶眼前,他说:“原来大佛的眼睛在这里,在游览云冈石窟时,我就十分好奇大佛的眼睛是怎样的,去了哪里?原来答案在这里。” 这只陶眼是云冈石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于20世纪30年代流失海外,1985年,原藏者、已退休的原美国纳尔逊博物馆馆长史克门捐赠回云冈石窟,使其漂泊50多年后重归故地,由此拉开云冈文物的“回家之路”。

  此次展览以文物、守护者、故事及精神为主线,分三部分展示,分别是云冈寻护、国宝归寻、龙守家园。不仅展出了云冈石窟中众多珍贵佛头像、千佛残件、鎏金佛头像、供养人头像等文物原件以及《北中国考古图录》等,而且在全新技术的支持下,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物以全新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进行云冈第16-1窟窟壁原貌——现状——数字化复原对比;首次展示3D打印云冈第16-1窟佛像、云冈第1窟南壁窟门顶部二龙;未回归的兽首以“盼归”主题设计的投影互动板块,增加了更多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更是以科技力量守护文物平安。

  “金石不朽”意指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文物守护是不朽之功业!“金石不朽——圆明园与云冈文物寻护纪”由云冈研究院、保利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联合主办。于4月15日至5月26日在云冈石窟博物馆持续展出,以小见大,以物证史,见人、见物、见精神,讲述国宝寻·护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编辑:李炯)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