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揭开云冈堡的神秘面纱(三)

  

  李海林

 

  四、“连墙”的修建

 

  云冈上堡修成于万历二年,下堡为了行旅方便也仍然保留。据《三云筹俎考》记载,万历十四年(1586年)由于“新堡缺水,复于二堡相联,东西修筑连墙二道,中有敌台铺房,万一有警,取水者有所趋避,而戍守者恃为重关,此该堡之两利也。”由此可知,两堡之所以相连一是由于新堡地势高下严重缺水,为了安全取用旧堡之水;二是为了加强防守。并且中间也修筑了敌台铺房,作为取水者和戍守者躲避蒙古部族的场所。同时,“崖下还有两道围箍堡城的土墙,亦各有堡门,门洞上镶嵌石刻题额,东曰迎薰,西曰怀远,万历十四年立。”

  目前崖下连墙已无,窟顶连墙保存较好,呈八字形。其由云冈上堡东南、西南两角,分别向南延伸。西八字墙位于三十、三十一窟之间,长约100米,其北部墙体部分坍塌。东八字墙位于云冈石窟第八、九窟之间,长约80米。连墙“显然是堡城的附属设施,为的是屏护上下山之路的畅通,保证二堡间的相互联系与援助。”据实地调查,推测十四窟与十三窟之间为下堡通往上堡的道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嘉靖三十七年因为明蒙矛盾激化,爆发右卫之役,该战结束后,为了方便往来接济,加强应援,明廷遂在云冈崖前修建云冈堡,由于此堡是在旧石佛寺堡基础上草创而成,因此只短短几年,便不经风雨,不能满足军事防御需要,嘉靖四十三年明政府在原来基础上重修云冈堡。经过隆庆和议,实行封贡互市,明蒙之间的矛盾在此后有所缓和,战争大幅减少,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明政府依然对所存在的军堡予以大量重修包砖加固。万历二年,因为云冈旧堡地势低下,容易受到蒙古部族的入侵,故此在岗上又重筑新堡。由于新堡取水困难及为了加强防守,万历十四年,又把云冈新旧二堡连通。有明一代,对云冈堡的修建共有四次,前两次修建于明蒙关系紧张之际,后两次则修建于明蒙议和关系缓和之时。入清以后,云冈堡成为民堡。经过五百多年风雨侵蚀及人为的摧毁,目前云冈下堡坍塌严重,上堡虽然相对保存完整,但堡内早已夷为平地。为防御蒙古部族而建的云冈堡,其不仅是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产物,更是云冈石窟不断变迁的见证者。    (全文完)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