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云冈的石头

  

  高进宝

 

 

  云冈石窟,举世闻名,若仔细聆听,你会发现,石头在说话,窃窃私语,娓娓动听。

  自拓跋濬开始,十万石工就一斧一钎在山石上叮叮当当创造着神奇。或许在许多人看来,那是噪音与苦痛,但在文成帝心中,那或许是在叩谢天地的厚爱。60多年绵绵不绝的敲击声,45个洞窟、252个窟龛、59000余尊造像,天地间赫然伫立起一道蔚为壮观的石头景观。庄严雄伟,大气雍容,高挑峻拔,壁立千仞,特别是第五窟的三世佛,大耳垂肩,形态端庄,威仪堂堂,使人不由赞叹:怎样的规划、设计与辛苦付出才能开凿出如此光辉伟岸的形象!

  对人类而言,石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从生产工具到建筑材料,从奇珍玉石到石雕石刻,无不昭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仁厚。在云冈的土地上,石头似一条血脉,搏动人类文明进程。千年间,拙朴的石头既为佛教营造了殿堂,又引来五湖四海、络绎不绝的访客。可以想象,在某一个清晨的某一个洞窟边,一位帝王沐浴晨光,张开双臂,伸着懒腰,深深吸气,安静四溢,宁静沁心,那是何等的醉人!

  这里的石头不是金刚石、翡翠、软玉,也不是玛瑙、珊瑚、琥珀,但有着这些“高贵”品种都难比拟的拙朴沉稳和向好向善之心。在战火纷飞、朝代更迭的南北朝,一个由马背民族建立的王朝大举大建、不遗余力开凿石窟,其统一思想、缓和矛盾的主旨非常明确。拓跋珪、拓跋焘、拓跋濬、冯太后、拓跋宏,这些耀眼的名字在持续开创平城百年繁华的同时,创造性地为鲜卑民族装帧了绚烂的彩页,也为华夏文明垫上了一块永不磨灭的垫板。

  站在这些石头前,我慢慢明白了“凿石造佛,如我帝身”的深广内涵。帝佛合一,昙曜五窟中,那佛像极目远眺、从容不迫的面部表情,那英气飒爽、睥睨天下的神采气度,无可阻挡地透射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魄。抚摸这些石头,我想到了一种书法——“魏碑”。朴拙险峻,舒畅流丽,刚健有力,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既像这里的石头,又像鲜卑的足印,悠悠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哪一个不是取法于魏碑或汲取其精髓?

  游走在石崖下,我的耳边回响起秋风萧瑟,骏马奔腾,牧笛悠扬;又似乎听见石头们在述说风吹草低,牛羊肥壮,木兰还朝。我深深地感到,这里的每一尊石像,每一座莲台,每一座楼阁,每一根廊柱,甚至每一条裂缝都是有生命的,都在扮演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我像是遇到久别重逢的故友,无所顾忌、推心置腹地与石头交流着;又像是摸到了石头的脉搏,听到了它们忘情的歌唱,最后彻底被它们的庄重、典雅、质朴、沉静所征服。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