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同学聚会中的大同味道

 

  

 

本报记者 赵永宏

  暑期是各种同学聚会比较频繁的时期,毕业十年或二十年,大家从不同的城市相聚到一个城市,回到母校召开座谈会,感恩老师,为老师送上一束鲜花;一起参观校园,看一看学校的变化,感念一下自己当年的校园生活。师生情,同学谊,永远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这样的聚会毕竟是短暂的。当同学们回归自己所在的城市,回归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多在手机相册中留下一些美丽的影像,以及聚会中的推杯换盏和人生琐事。更多的生活启迪和文化品质在同学聚会中缺失。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同学聚会能为这个城市留下什么?
  近日,安康老年公寓负责人池泽林和企业退休干部马月谈联络高中时期的同学聚会,组织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就读于大同四中的同学到安康老年公寓慰问老人,并邀请同为当年大同四中同学、现“大同砖雕”非遗项目负责人盛向东为老人们讲解大同古建基本常识,盛向东还手把手地教老人们制作一些简单的门当和小斗拱,并把制作好的小把件送给老人作为礼物。同时,参加聚会活动的人还陪老人拉家常,送去精神慰藉。有文艺特长的同学还为老人们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这些老人中的部分子女这一天正好到公寓看望父母,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分感动,他们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持续下去,让他们的父母快乐幸福地安度晚年。
  此次同学聚会的主题是“同学眼中的大同非遗”,活动完毕,在盛向东的带领下,这些年近六旬的老同学们又参观了大同砖雕、木雕、煤雕、铜器、泥人、门楼、六角亭等文创产品和微缩四合院、微缩“四牌楼”等景观。
  安康老年公寓负责人池泽林是一位懂得感恩、有情怀的人。他从2004年开始自办老年公寓,至今已走过了十四年年头。十几年来,他倾情为大同老人提供热心周到的服务,不求回报,无私付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照顾着这些老人,在日常生活、精神文化、心理需求、绿色环境等方面做老年人的“贴心人”。
  活动举行完毕,大家回到家打开手机在微信同学群晒照片,不少同学感言:“这样的聚会真是太有意义了。”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15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