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让“限塑令”真正“荡”起绿色风

逛超市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喝奶茶随手取用一根塑料吸管,餐厅打包塑料袋兜起就走……这些再日常不过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场景,进入2021年后都将发生变化。1月1日起,升级版“限塑令”正式施行,为治理“白色污染”推出硬核举措。(新华社1月4日报道)


  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数不清、扔不完的塑料袋、塑料盒,人人感到累赘却又习以为常。


  空手出门,拎袋而归,固然给生活带来诸多方便,但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频次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愈演愈烈,着实令人忧心。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消费者不用或少用塑料购物袋,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为贯彻落实“限塑令”,各地相继出台管理规定,商场、超市也陆续推出相应举措,并制定了塑料购物袋的收费标准。


  十几年过去了,“限塑令”不能说没有成效,但现实情况很不乐观。特别是在一些大超市、连锁便利店,商家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围之外的手撕袋、保鲜袋、保鲜膜等塑料制品;在菜市场、小超市,塑料袋则是随意取用。同时,在快递、外卖迅猛发展的当下,“限塑令”面临新的困境。


  为何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限塑令”却遭遇尴尬呢?我觉得并非人们愿意“亲塑”,主要是市场环境使然。改变这种困顿,升级版“限塑令”的施行非常必要。


  要想真正破解“限塑”难题,须将升级版“限塑令”全面落地,疏堵结合,双管齐下。“疏”,就是加大科技攻关,降低可降解塑料生产成本,尽快让广大消费者能用上环保便携袋,满足生活需要。“堵”,就是封住一次性塑料用品的流通渠道,但让消费者随身携布袋、拎菜篮去购物,这是不现实的,市场必须提供便捷的无污染替代品。当然,公众也要积极配合,主动疏离一次性塑料用品。


  小小塑料袋,治理需要大智慧。在价廉物美的可替代品尚未普及之时,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并尝试“限塑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人们改变消费习惯,努力做到自觉“限塑”。与此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外卖、快递等行业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包装。相关部门更要强化监管,严堵不合规塑料袋进入市场,并规范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真心期待全社会以升级版“限塑令”为契机,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尽最大努力降低“白色污染”,全民共建“绿色家园”。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