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信心满怀迎接文旅高质量发展之春
4月10日,全市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发挥资源优势,做强特色品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硬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本报从今日起,开辟“加快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专栏,围绕打造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树牢全域概念、产业观念、市场思维、链式思维,对标一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动力活力,全面提升文旅综合实力,力争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反映各行各业加快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气象。
□本报记者 史涌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明节过后,几场润物无声的春雨,让古都大同的春意日渐浓郁,古城墙带状公园内桃花绽放海棠含苞,御河两岸草木泛青,文瀛湖畔嫩柳抽芽,在古城的青黛和明澈的大同蓝背景下,鹅黄葱绿粉红等缤纷秀色让古都大同倍显格调明快清新,带给人蓬勃而鲜活的心绪和向往。
在这盎然春意中,全市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全面实现文旅振兴的号角。大会提出,文旅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幸福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硬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围绕加快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分析形势、查摆问题、研究举措,就全面提升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明确了目标和路径。盘点优势,大同信心满怀,古都大同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寻找不足,大同更需奋发,目标始终争创一流的古都大同尚有许多短板亟需弥补;锚定目标,大同方向明确,恰如此时美好春日,在勤力耕耘之下播下的每一粒希望的种子,正待拔节成长舒展绽放。
凛冬散尽,春意催人。三年疫情,对于文旅行业发展来说,宛如一场漫长的寒冬。受疫情影响,我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市场主体,包括景区、酒店、餐饮、旅游从业人员收入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走出疫情阴霾,春风拂动中,大同文旅事业全面复苏,而文旅产业更是激活百业兴旺的龙头产业,为此,我市将文旅振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来抓。疫情凛冬之下,我市亦不断为文旅振兴蓄势注力,仅在去年,我市9个重点文旅项目顺利开工,完成投资26.4亿元;加快完善古城公共服务设施,43项名城整改任务基本完成,18个社会投资项目快速推进;凯悦臻选、华严安麓、既下山等一批高端酒店民宿入驻古城,开源一号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消费空间、露营等新业态应运而生,建成24个夜间消费特色空间和18个露营基地,累计接待游客203万人次。全市新增2个国家4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1个国家3A级景区,全市高等级景区、度假区达27家,实现A级景区倍增。去年,我市重组成立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无论是资源整合,还是平台机制,在全省地级市中走在前列。
古都春早,星河长明。2023年伊始,大同已是春意勃发,兔年新春我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策划推出以“欢乐中国年 地道大同味”为主题的8大板块106项新春系列活动,仅春节黄金周7天,就接待国内游客166.6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26%;实现旅游收入约4.4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71%。春节期间, “中国年 大同味”短视频大赛点击量突破3亿次。今年一季度全市主要景区接待游客71.6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7%。首季“开门红”为文旅行业带来了融融暖意,展现出经济社会发展蕴含的巨大需求和潜力,更加坚定了强力振兴文旅的信心和决心。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文华满古都。时已仲春,随处可感的盎然春意更是鼓舞着古都大同舍我其谁的发展信念。去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把大同与厦门、青岛、大连等25个城市列入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名单,充分证明我市旅游业在全国旅游版图中的重要地位;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充分彰显我市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今年,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更为全市上下带来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伴随着春暖花开,大同文旅振兴的胜景亦如春日丽景般全幅展开,令人格外期待。今年6月底,我市将承办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这是我省规格最高的旅游盛会,大同人仍难忘2016年申报省旅发大会时的万众同心,而今再度承办,将让世界看到古都大同的更加大不同;今年7月,第十六届省运会将在我市开幕,迸发城市的激情与活力,让“体育+”为大同文旅注入新动能。从春到夏到秋,一系列高品位的文旅活动,将向世界自豪展现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的精彩内涵,绽放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无限魅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城市品牌宣传,多层次、多视角开发国内外客源市场,提升大同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动人的春风春意更催动着古都大同时不我待的发展动力。当下,我市正围绕“融入京津冀 文旅要先行”定位,以打造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为目标,加快培育休闲旅游、避暑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文旅成为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溢出效应的桥头堡、引领发展的新高地。吸引京津冀企业、行业协会来同举办年会、展会、团建、培训等活动,加快“文旅+会展”业态融合发展;举办面向京津冀旅游市场大型推介会,对来同京津冀旅游团队给予针对性优惠;加快培育10条精品路线、100个网红打卡地、1000个旅游团队高端文旅康养产品定制,推动京同研学旅游专列和高铁至主要景区旅游直通车常态化运营;组织《北魏长歌》在北京等15市巡演35场次;全年提速推进总投资164.92亿元的22个文旅建设项目;聚焦古城建设,培育古城休闲度假餐饮酒店集群;重点培育演艺剧场、非遗工坊、特色餐饮、高端民宿、主题博物馆、主题艺术馆等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盘活方特周边、开源一号、神泉古域、体育中心等优质资产,引入万达、华为等一流运营投资企业,培育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全力打造云冈、恒山、古城、长城、平型关“1+4+N”龙头景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速推进恒山风景名胜区5A景区、大同火山群4A景区创建步伐;依托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串联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策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房车营地、地质科普等业态产品等,一系列“组合拳”将把古都大同文旅振兴的精气神与进取心尽力展现。
春华秋实,收获可期。春风骀荡中,推动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大势已至,古都大同天时地利俱备,更需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在厚重的文化土壤种下希望的种子,在春风喜雨润泽和全力精心培育下,大同文旅振兴定会结出丰美的硕果。
责编 王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