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诚至信 服务大众
1992年6月8日,弘雅饭店正式开业;2022年6月8日,弘雅饭店迎来30岁生日。30年间,从名不见经传到家喻户晓,从餐饮行业的生力军到知名品牌,弘雅饭店以“服务大众,奉献社会”为经营宗旨,将“以诚待客,信誉第一”为经营理念,用“至诚、至信、至仁”为经营之道,打造业界典范,书写晋商传奇。
夏日的一个清晨,记者见到了弘雅饭店的创始人刘海明。年逾七旬的刘海明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采访中刘海明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去北京出差,看到许多市民早晨在饭店排队开票吃早点,当时他就想,大同人何时也能到饭店吃早点,而不是拿一个饼子或其他吃食边走边吃,潦草地解决早餐,既不文明又不卫生。1992年,机缘巧合,他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饭店,重新起名为弘雅饭店。当年6月8日,弘雅饭店正式开门迎客。“那时候,开饭店的想法就是为大同市民做好吃的饭。”刘海明说。
刘海明介绍说,弘雅饭店从开业起就经营早点,有包子、刀削面、羊杂、面包等等。而且,早点生意特别红火,包子常常一出笼便一抢而空,每天前来吃早点的顾客络绎不绝。尽管早点生意十分红火,刘海明还是会在“吃好”上下工夫。刘海明回忆说,当年饭店有个师傅蛋汤做得特别好,供不应求。当他得知一锅蛋汤加6个鸡蛋时,便和师傅商量再多加2个鸡蛋,看看蛋汤效果会怎样。结果,加了之后蛋汤无论品相还是味道更好了。于是,他又和师傅商量再多加2个鸡蛋试试。最终,一直试到一锅蛋汤加14个鸡蛋时,他才觉得效果为最佳。从此,弘雅饭店的蛋汤便有了明确标准。也正是有了刘海明“一心做好吃的饭”的经营理念,弘雅饭店很快就成了当时大同人的美食坐标:吃早点,到“弘雅”;吃高大上的清汤狮子头,到“弘雅”;吃家常馅饼,到“弘雅”。
2008年4月,为了响应市政府“拓宽道路、美化古城”的号召,弘雅饭店进行了自拆。经过几年的筹划,2015年1月,弘雅饭店复建开张。重新开门迎客的“弘雅”依然位于迎宾街,人们记忆里的美食依然还在,只不过变得更加古朴典雅、瑰丽清奇,经营门类更加丰富:重新开业的“弘雅”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正宗的意式西餐、广式早茶、中餐、火锅、潮州菜系一应俱全。特别是广式早茶,备受人们喜爱。各式制作精美的广式茶点带给大同人的不仅是新奇、美味,吃广式早茶更成为一种时尚。80后吴先生回忆说,他参加工作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是请家里人去“弘雅”吃早茶,制作精良的各式点心让父母连声赞叹。“那时候,到‘弘雅’吃早茶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吴先生如是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营早点十分辛苦,每天凌晨4时,“弘雅”的员工们就已经到位,做广式早茶的师傅们则上岗更早。而且,早点利润低,有的甚至不赚钱。“我一直和员工们讲,经营饭店不只是为了挣钱,更是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服务大众。”刘海明说。
复建重张的弘雅饭店有了好的“硬件”之后,在经营中更注重细节、服务:推出小份菜,如关东红烧肉、宫保虾、蒜香鸡中翅等菜,都可以按一块或者一只来点;管理人员无意中发现莜面窝窝较之前变“矮”了,立即责令厨房增加高度;顾客在用餐当中,若指出某个菜品有些瑕疵,尽管客人一再强调“没事,没事,只是提个小意见”,服务员仍会将此菜端下桌,重新给顾客上一份;当顾客点的某个菜饭店没有时,服务员会问清楚客人在哪家饭店吃过此菜,他们可以立即为客人去买……在“弘雅”,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都“植入”了“没事当小事、小事当大事”的服务理念。
而今,弘雅饭店有了新目标:实现创造百年老店的理想。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他们的脚步会更加有力而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