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全市构架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近年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构架起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统计显示,目前,产业扶贫全市投资34.5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大项目29个,带动贫困人口13.8万人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6.7亿元,已竣工项目涉及人口79246人,已累计搬迁入住67521人,入住率71.1%;贫困乡村环境提质工程投入10亿资金,撬动县区资金近38亿;光伏扶贫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7.5万千瓦光伏电站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发放12690户6.30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年任务;社会帮扶成效显著,截至10月初我市《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注册人数全省第一。
  
  在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凝聚了全市上下数不清的付出。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施策”,我市不断强化党政一把手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起战时“七大机制”。即奖惩机制、督导机制、清单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入户机制和宣传机制,全市帮扶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解难题、出实招,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人头攒动、干劲十足,干群齐心协力拔穷根的生动场面随处可见,一首振奋人心的脱贫攻坚进行曲响彻云中大地。
  
  我市把培育产业和增加就业作为战胜贫困的根本出路,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阳高县打造的“4+N”产业扶贫模式,云州区用10年时间哺育出国色天香的“大同黄花”,灵丘县实施黑木耳、食用菌等有机农业为当地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全市56家培训机构共培训3.6万人,贫困人口实现就业7770人。“天镇保姆”“广灵巧娘”“灵丘阿姨帮”“浑源搓澡工”更是走出了一条富有大同特色的品牌就业之路,为打好产业就业翻身战奠实基础。
  
  今年,我市易地搬迁房和危改房分别占全省任务量的1/4和1/3,时间紧、任务重、施工期短,市县党政一把手同签军令状,全市上下党政干部铁下一条心,夜以继日,倒排工期,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打好易地搬迁“攻坚战”,让贫困群众搬出的有新房住,不搬的绝不住危房。
  
  同时,我市把打造“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品牌,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打好生态脱贫“保卫战”,实现“生态增绿、群众增收”,并把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医保帮扶政策和“136”兜底报销政策,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此外,瞄准“贫中之贫”,把最惠民的政策、最急需的资金向天镇和广灵这两个深度贫困县倾斜。结对帮扶成效显著,“扶贫超市”方兴未艾,85位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认领152个村、372个项目,募集3200万元。同时,政策兜底保障有力,做活“地”文章、让出“活”市场、给予“人”支持、打造“名”效应。目前,广灵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镇县村医招聘工作顺利推进。
  
  10.26万人脱贫、263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摘帽,这是今年年底我市要实现的脱贫攻坚目标。目标就是命令,尽锐出战,决胜贫困,今后我市将继续探索更多符合实际的扶贫模式,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大同晚报记者 李兴华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