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器中的“黑”与“白”
谈到饮茶,就离不开茶器。我们经常在茶友的茶桌上看到或大或小、形态各异的茶杯,那到底喝茶该用大杯还是小杯呢?在此,我们就简单地用一“黑”一“白”来解答吧。
我国最早关于茶具的介绍,出自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但真正对茶器有艺术追求的是宋朝。当时,为了满足“斗茶”之需,茶器朝着精致、奢华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一“黑”——建盏。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大观茶论》里也有对建盏的看法:“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皇室的青睐,使得制瓷工艺发展迅速,而宋代文人也不断通过诗文、绘画甚至专论来描绘当时茶风繁华的盛况。
随着饮茶方式与茶制的改变,茶具的发展在明代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趋势。由于不需要直接在茶碗中击拂茶末,遂不再使用容量较大的茶盏,而改用容量较小的茶杯。为了方便观看茶色,茶盏开始崇尚白色。许次纾的《茶疏》中说:“茶瓯古取建窑……其在近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 张源的《茶录》也说:“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用胎白细致、釉色光润的“填白”白瓷茶具泡茶,叶片舒展,色泽悦目,其味甘醇,这也与明代的散茶饮法有关。
所以,茶杯并非大而不雅、小而不舍,而是要看喝什么样的茶。“黑”也好,“白”也罢,自己喜欢就好。 谦益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