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购新基金 警惕三大“隐形”陷阱
- 2025-07-16 15:38:05 来源:大同晚报
近期,新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升温,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然而,热潮之下暗藏风险。业内人士提醒,认购新基金莫被“新鲜感”迷惑,警惕三大“隐形”陷阱,小心得不偿失。
一、忽视风险适配
基金产品风险属性差异显著,投资者需量力而行。去年,投资者王女士因追逐“明星经理”光环,认购了一只新发行的权益类基金,却忽视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该基金建仓期恰逢市场震荡,净值短期下跌超10%,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她忍痛止损。业内专家强调,投资者在认购前务必明确基金投资方向,是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还是稳健型的债券基金,并按照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基金。
二、忽视基金经理过往业绩
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但“名不副实”现象时有发生。去年某基金凭借“科技主题”宣传热度颇高,但细看基金经理履历,其过往管理的均为消费类基金,缺乏科技领域投资经验。建仓后因对行业趋势判断偏差,基金净值表现不佳。专家建议,投资者应通过基金公司官网,查询基金经理过往长期业绩(如3~5年回报)、最大回撤等数据,避免被短期亮眼表现或热门题材宣传所误导。
三、轻视认购成本与资金流动性
认购成本与资金流动性易被投资者忽视。新基金认购费率通常为1%~1.5%,这笔看似不高的“小钱”,实则是真金白银的支出。以1万元投资为例,1%的费率即为100元的认购费。长期积累,这笔“小钱”不容小觑。专家建议,投资者应学会“货比三家”,关注不同销售平台的费率优惠,部分平台甚至会提供免认购费的优惠活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基金成立后一般会有3个月封闭期,期间无法赎回。有投资者曾用房贷备用金认购新基金,急需用钱时却无法取出。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务必预留充足应急资金,避免因短期资金需求影响投资计划。
新基金的“新鲜感”并非收益保障。投资者要在认购热潮中保持清醒,做到风险适配、管理人背景明晰、资金规划周全,方能让新基金在资产配置中发挥应有价值。(编辑 李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