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纪实



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于 2011 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基地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41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8900 平方米。2018 年10月基地被教育部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以下简称“大同营地”)。


近年来,“大同营地”始终将研学教育功能置于首位,结合大同本土资源,依托丰富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及各类博物馆,不断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有效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2019年5月以来,已累计接待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团队、山西省省内学生及全市中小学生30万人次。涵盖了省内学校以及市直、平城区、云冈区等周边县区在内的共百余所学校,获得了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多渠道合作  构建研学课程


大同市博物馆作为展现大同历史文脉和本土文化的窗口,以民族融合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深深吸引大家。“大同营地”与其开展深度合作,以北魏文化为核心,以大同历史为主线,开发了以“梦回北魏,拓跋归来”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北魏文化,了解家乡历史。自2019年至今,累计组织5万人次的中小学生走进大同市博物馆进行研学。


“大同营地”积极开发创新博物馆研学教育形式,深挖博物馆研学资源,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对博物馆研学课程进行改造升级,在强调学生参与性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推出了研学课程《我与博物馆:我眼中的文物世界》以及《北魏融合之路——从出土文物看民族融合》。此外,“大同营地”与大同市博物馆还联合开发了线上数字课程——“北魏风华”,将搭载服务器上线,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把更多优质的研学课程,及时分享给全国广大中小学生。


在梁思成纪念馆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仅可以感受到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内心的文化情怀、工匠精神,更能了解到大师与大同的渊源。


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云冈石窟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大同的城市象征,也是了解、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同营地”开发设计了以“问道云冈,探秘乌金”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通过参观讲解、探秘活动,了解云冈石窟的建造历史、背景及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情怀。同时,“大同营地”与云冈石窟研究院共同开发研学系列课程,如“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文物修复研学课程”“环保视野下的云冈”等,累计接待大同市中小学生10000人次。另外,“大同营地”与云冈石窟研究院还联合开发了线上数字课程——“我眼中的云冈石窟”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


2020年8月11日,大同能源馆正式对外开放,打开了宣传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窗口,推动大同乘势而上,书写大同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大同营地”积极响应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要求,设计开发线路,于2020年9月带领第一批研学实践学生走进大同能源馆,了解并学习能源工业发展历程与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洞察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全年累计接待学生4000人次。


中国雕塑博物馆是一座雕塑展览、美学教育的专业博物馆,“大同营地”与其深度合作,开发出系列实践课程“鸡蛋壳上的雕塑”“刻板年画”等课程,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累计接待中小学生5万人次。此外,联合开发的线上数字课程——“雕塑世界”,将搭载服务器上线,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流淌着红色基因,“大同营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累计组织3000人次学生参观平型关纪念遗址,接受红色教育,弘扬红色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大同营地”与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平型关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联合开发了线上数字课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大同营地”还组织学生参观万人坑遗址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对新时代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大同营地”组织学生参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通过让学生了解工业食粮、“资源老大”——煤炭的形成过程与未来发展,了解能源的生成不易、来之不易,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准备。同时,“大同营地”与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联合开发了线上数字课程——“煤炭诞生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 


  同频共振  收获丰硕果实


“大同营地”多措并举,集中力量打造优质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让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让学生能从与文物以及与历史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历史和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大同营地”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祖国、民族和家乡的热爱,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水平,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同营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自2019年5月开展以来,秉承半公益性活动基准,服务于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团队、省内各类学校及全市的五年级以及八年级中小学生,截至2020年年底,活动共计开展30余期,接待120000名学员,涵盖大同市直、平城区及云冈区、天镇县、浑源县、阳高县等各市(区)的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累计接待营员约 300000人次。“大同营地”从活动的精心策划、前期的踩线、课程的设计开发、活动的具体实施以及活动后的意见采纳,每一步都精心布置并组织完成。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已经成为“大同营地”活动成果的一枚勋章,获得省、市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关心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到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近年来,“大同营地”匠于心,践于行,立足大同地域特色,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矢志不渝,逐梦前行,打造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五育并举”的新高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


   记者   曹 珂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