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解读47校“立足听说读写,凸显语用教学”教学风采

    导语:本学期开学伊始,大同市平城区47校就明确了教学努力方向: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将学校的“尚美教育”工作做真做实。

    同时该校确定了本学期语文学科研讨的主题:“立足听说读写,凸显语用教学"。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就是说,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此次研讨活动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内容进行听、说、读、写、思等教学活动,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7校的教学工作表:

    1923~108:布置以“立足听说读写,凸显语用教学”为主题的语文教学研讨课的相关事宜。(人人讲——磨课推优——优课展示)

    2109~18:二——六年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以“立足听说读写,凸显语用教学”为主题的语文“人人讲”活动。

    31021~29:推选出五节有代表性的示范课,名师工作室进行磨课。

    41030~31: 推选出的示范课在全校进行展示汇报,邀请片区联盟校相关人员参与研讨。周兰香老师进行主题讲座。

 

    教学活动回眸:

 

  一、“人人讲”活动在各教研组有条不紊地展开。组长能进行合理排课,组织老师们认真研课,积极听课,及时评课。校相关领导们深入年级进行听课指导并汇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孙丽副校长在例会上加以强调:“语言文字训练要再扎实再细致,教学环节重点应突出,教学策略要新颖,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评价要及时准确"等等,第一时间进行指导把控。活动中,老中青齐上阵,师徒同研课,各组掀起了“一人讲课众人参与"的教学氛围。“人人讲”既检验了老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为各位教师施展才华,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展示了四十七校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名师工作室的领导和教师们将推选出的五节课进行两轮磨课。听课后第一时间进行探讨,集思广益。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尤其是在听说读写训练方面的教学策略给予认真细致地指导。大家畅所欲言,绽放团队智慧的光芒。评课后,评课教师和授课教师相互交换意见。根据改进的方案,对课堂教学重新整理、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与反思,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深化、创造与再提升。磨课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让双方都达到成长。

 

  三、1030日上午,北片区校际联盟主题研讨活动在47校拉开帷幕。第一节课是由谷焱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谷老师的板书设计和课件制作都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课件,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时,谷老师重点抓住“三次对话”展开。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依照学法和自学提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交流反馈。这一教学策略既渗透了学法指导,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谷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形式多样地朗读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说大话”、“两个笑”、"一百多里""无边无际"的意思,还根据文本让学生进行补白,比如运用“无边无际”看图说话,想象小鸟 都“飞过”哪里,青蛙跳出井看到什么,和小鸟说些什么等等。,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一来,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谷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谷老师教得快乐,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第二节课是由李娜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程《搭船的鸟》。李老师的课非常朴实,但每项训练都很扎实。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沙啦沙啦”这个拟声词的作用,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拓展运用,丰富语汇。教学“小鸟外形”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品读语句,填写表格,从颜色上感受小鸟的美丽,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鸟的美丽,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认识“总分结构”,并且学有所用,进行拓展——描写大公鸡。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合作探究,感悟小鸟的敏捷和本领高超,指导学生进行动词的运用……设计精妙,训练到位。

 

  李娜老师的课堂,凸显了“语用”教学。一节课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品字析句、拓展训练环环相扣。力争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亲历”和“历练”:借助文本,通过感悟、欣赏语言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和特点;将所感受的语言现象转化为语用的实践,迁移从文本感受到别的语言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特级教师周兰香老师为与会者带来了《回归语文本真,提高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周老师以课标为切入点,从"明确课程性质,较变教学观念;精选课程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用好教材例子,扎实语言训练"三方面进行阐述,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性很强,让老师们学有所得。大家真切地认识到只有夯实语用的面,精选语用的点,才能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达到高效。

 

  王芳副校长对上午的研讨活动进行精练总结,她满怀深情地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我们这样一群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热爱学习的教育同仁们在这里为语文教学而努力着,改变着,待到重返语文课堂,我们的教学成果一定会遍地花开。"

 

  1031日上午,研讨活动继续进行。第一节课是由魏娜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程《爬天都峰》。课堂上,魏老师能激发学生主体潜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讨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魏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文代文"。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得法于“精读”,得益于“略读”,就是精读与略读相互关系的真实写照。课堂上,魏老师引导学生研学文本,然后学生自学选文《登山》。两篇文章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以此促进方法技能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第二节课由马慧老师带来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马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从中心句入手,紧抓重点进行学习。马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尤其是"文章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可为何要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这节课,既是一节语言文字训练课,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第三节课是武爱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程《桥》。武老师的这堂课亮点十分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互动频频。在扎实的品读中,结合说话,写话,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又回归朗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

 

  武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紧紧抓住老汉的形象进行重点品悟。洪水面前,围绕老汉的所言所行;再通过对老汉“父亲和党员”双重身份的矛盾的解读,体会老汉的品质。在这里,武老师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抓住重点词句来研读。而"用桥来赞美老汉""为老汉写颁奖词"再次将课堂推上高潮。最后,武老师出示了一首歌颂老汉的诗。这首诗的出现恰倒好处,浓缩并升华了学生们的情感,也让课堂落下了非常诗意的帷幕,意犹未尽,耐人寻味。

 

  本次研讨活动落下帷幕时,47校孙颖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五节课给予了评价和肯定。她意味深长地说:"虽然本次研讨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对于我们这些怀揣教学梦想的语文教师来说,对语文教学的探究、摸索、学习将永远在路上。那就让我们不忘语文教学初心,砥砺探究前行吧!"

 

 

编辑札记:看到“47校”,总会想起该校校园中的“老杨树”。如同它的成长一样,47校的教学工作一直枝繁叶茂,让人新。悠久的校园历史,铭刻上时代的风采,书写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篇章。     记者  李玉玮 通讯员 王芳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