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窟中有伎乐

  说到云冈石窟中的音乐元素,不得不提被称作“佛籁洞”和“音乐窟”的第12窟。在云冈石窟的诸多洞窟中,有很多以音乐舞蹈作为素材的雕刻,但多数起到的是局部点缀作用。唯有第十二窟,是以音乐舞蹈作为主要内容。其气势磅礴、辉煌壮丽的场景,不仅仅在云冈石窟中绝无仅有,在全国的石窟艺术中也极为罕见。
  第12窟开凿于北魏中期,形制长方,分前后两室。在洞窟的前室雕刻着神情不一、姿态优美的各种乐舞形象。他们体态小巧,雕凿细腻,形象逼真。北壁最上层排列齐整的天宫伎乐,他们手持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古琴、筚篥、箜篌等十几种古代乐器,与下方翩翩起舞的16位飞天交相辉映。
  举目第12窟前室窟顶的八格平棊藻井,每格藻井中都有一团莲,在每四格藻井的田字中央处也刻有一团莲,11朵团莲共同分剖了整个窟顶的空间。围绕团莲的飞天舞伎两个一组,身体纤柔,相对而飞,彩带飘扬,是音乐窟歌舞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窟顶与南壁和西壁相接处,还有6身高浮雕伎乐天,均高1.35米,是云冈乐舞雕刻中体形最大的伎乐天像。他们怀抱鼓、埙、筚篥、琵琶等乐器,演奏着庄严的佛国仙乐,除了担任音乐窟歌舞主题的主乐手角色外,他们还有着支撑窟顶的重要力学作用。
  在这6身伎乐天之中,最让人惊叹的是南壁正中身穿红裤的舞伎,他面带笑容,扭腰耸胯,双脚交叉而立,双手合掌高举,以两食指相拨击做弹指,俨然就是这个庞大乐队的总指挥。此外,西侧的琵琶伎也是云冈石窟诸多琵琶伎中唯一倒弹琵琶的伎乐。
  其实千百年前的音乐,很难通过真正的“声音”传达。但若你身在第12窟之中,轻柔曼妙、亦真亦幻的佛国仙音似乎就在耳边,低沉婉转、古朴激昂的边塞古乐似乎就在脑海。据了解,云冈石窟大景区内有20多个洞窟雕有乐舞形象,乐器雕刻近30种约530件。这些乐器的构成主要受西域民族的习俗影响,在佛教石窟内出现的这些,不仅集中反映了北魏宫廷乐舞的时代风貌,也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体现。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15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