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解读(上)

  “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于2019年5月18日开幕,展览选取240余件(套)反映辽金元时期西京大同别样风华的文物,从宗教、艺术、生活等不同方面呈现在公众面前,诠释西京文化的丰富内涵。回顾展览,思绪万千,笔者下面就从如何策划本次展览的角度进行具体解读。


一、确立主题
  每个展览都有相应的展览主题,它是策划者要传达的中心信息,更是整个展览的精髓和灵魂所在。“西京风华——辽金元民族融合文化展”也不例外。
  展览缘起。当前正是博物馆新的发展机遇期,大同市博物馆对标国内一流博物馆,促进人才培养,加强文物藏品的科学研究,为展览策划提供科研支撑,让深藏库房的文物“活”起来,展示其生命力。相对于北魏文化,大同市博物馆在辽金元历史展示方面相对薄弱,需要深入挖掘。
  接到展览任务后,策展组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发掘辽金元文化,我们已推出一个《西京印迹》的外展,馆内基本陈列也有辽金的内容,新展能确定什么样的主题?还有多少文物可供使用,能不能支撑起这个展览?都是未知数。其次,怎样才能跳出“千展一面”而去同质化呢?最后,展览所在的展馆是四合院格局,与展厅不同,在这样的古建筑空间里如何设计展线?用什么手段来呈现?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通过对馆藏文物进行梳理,我们发现数量最多的是瓷器、陶器、铜器,可用文物数量足以支撑起展览,而且这些文物能将民族、宗教,东西方交流史等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
  辽金时期,西京大同成为两朝重要的战略防御前沿,不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其经济和文化也进入了发展的兴盛时期,在经历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以及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衍生出地域性极强的独特文化,在大同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继北魏之后的又一发展高潮。到元代时各民族的融合更加密切,最终我们将“民族融合和多元文化”确定为展览主题。
  主题明确后,根据四合院格局,我们采用以小物件反映大历史的手法,将展线设计为明暗两条线。明线展现古人从生到死,暗线体现从生活到艺术,从物质到精神等方面。该展览以辽金元三朝为时间轴线,通过宗教、艺术、生活和丧葬等不同角度,使广大观众对辽金元时期的大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此来领略这座“民族融合之都”的文化艺术魅力。


二、展厅设计
  第一厅突出的是少数民族人学习汉族,修司衙、建宫殿、立学宫,逐步转向城市定居生活。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巨幅古画大同城和多媒体,宏观展现西京在辽金时期的地位及其影响。参观者进入展厅,会与修复后的古城形状做简单的对比,想到800余年前西京御河上恢宏的兴云桥。
  第二厅为宗教厅,主要反映西京地区的宗教状况。辽金少数民族最初是信奉万物有神的“萨满教”,为了加强统治,在向汉民族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开始尊儒崇佛。辽金元时期的佛教建筑遗存在大同地区保存丰富,如华严寺、善化寺、灵丘觉山寺等,所以这个展厅主要通过塑像、壁画、经幢及佛教器具来展示辽金元时期的佛教及其文化内涵。
  第三厅为瓷器厅,主要通过辽金时期的茶酒文化、大同地区三大瓷窑的发展及对外贸易来反映当时的物质生活。北方不产茶,但茶成为连接南北的纽带。
  第四厅为生活厅,主要从衣、食、住(家具)、用(日用器具)、行来表现物质文明发展的“生活篇”,进一步表现融合之态。除展出配饰、家具、日用器具、茶酒器、驼车模型之外,辅陈服饰、日用陈设、备茶备酒、出行的壁画,增加观众的认知度。
  第五厅为丧葬厅,以丧葬习俗为切入点,展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丧葬文化。这一单元主要从墓葬中反映的客观信息和随葬艺术两个方面来展示融合之态,展品涉及文字石刻和葬具等。
  五个展厅,五种角度,彼此间既独立存在,又互相影响。整个展览以点带面,将民族融合这一主题贯穿始终。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15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