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阅读大同古长城

  登长城怀古,使人联想起昨天的历史。这塞外大地上的奇观,遗留着多少悲壮的史诗和苍凉的歌吟,这每块古老的砖石土垛,渗凝着多少壮士的鲜血和乡亲的汗水。昔日,那些戍边的士卒用血肉筑起边关长城,祈求民族的和睦,盼望安居乐业于田园。如今,这一切已成为现实,在一片和煦的阳光里,大同古长城已成为国人理想的旅游胜地。
  我默默地站在赵长城的堞台上。
  这是春天的一个黄昏,嫣红的夕阳把城墙涂抹得璀璨一片。西风发出猎猎的响声,似乎在翻动着一页页沉重的历史。
  烽火台的狼烟早已熄灭,飘荡了无数个世纪的战争之旗已被寻求和平的时代车轮碾得粉碎。只有土长城旁那棵肆意生长的歪脖子古树,摇曳着干瘦的身躯,仿佛在诉说着沧桑岁月的艰辛和坎坷。
  在2000多年的历史风云中,大同修筑了赵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齐长城、明长城等,这一伟大而壮美的工程,称其为长城的故乡一点也不为过。于是,便有许多颂歌,便有许多咒语。于是,长城便演绎出许多美丽而残酷的故事,于是,长城便孕育了一个不朽民族的文明史。我曾在不同季节里登临过这些古长城,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长城使人缅怀过去,又使人遐想未来。
  我细细地品味着这些古长城,阅读长城存在的全部涵义和写在版图上的全部历史,用我的生命和爱去寻找被铭刻在炎黄子孙心灵中的伟大的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
  在长城的外围,我看见一位老农正扶着耕犁,一声声吆喝着健壮的耕牛,认真地耕耘着一道道土沟。那翻开的土浪后面,麦苗会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老农神态专注,似乎把一切的希望都注在这泥土里。我想,大约他对土地既深深地眷恋,又对城墙大规模侵吞土地颇为惋惜。
  在赵长城的台阶上,我也看到一队队前来这里游览的人们,他们你追我赶,嬉笑喧闹,那红的、黄的、绿的衣装构成一幅无比艳丽的图画,点缀着比长城更为生动和雄奇的风景。
  游人们兴致勃勃,充满自信,他们不停地打开相机,在这里留下永恒的瞬间。
  当我蓦然回首时,发现在长城的楼顶上站着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高举着双手,形成一个立体的“V”字,并对着群山发出激昂的声音,仿佛在召唤着美好的未来。此刻,他们也成了一道风景。
  我认真地读着从这里经过的形形色色的脸,读着人们对赵长城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我的心内心感慨良多。我不知长城今天为什么会成为旅游热点,成为大同古城一脉相连的风景,莫非这是中华民族的憧憬?
  游过赵长城后,我们随着人流,登上左云摩天岭长城。摩天岭长城是以汉长城为基、明长城为墙的合筑防御军事工程。东起左云八台子村,西至宁鲁口箭楼,共3.5公里,长城前有戍边将军、总兵墓、北魏王陵数座,有腹式接火台(烟岗)数座、箭楼两座。箭楼拱券上嵌“镇宁”石匾,箭楼下又修筑了宁鲁口关城,与箭楼形成完整的关口防御体系,是边塞特征和边塞文化遗迹最集中的地方。因地处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之地,以城、堡、长城、烽堠的合理修筑布局,构成了一道具有军事科研价值的防御系统。
  我凝重的目光紧随着连绵起伏的长城,注视远方。
  我阅读了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修建,到万历元年(1573年)包砖,在此修筑长城经历和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艰辛和硕果。
  我在想,历史很公正地将5个朝代与长城联结在一起,一同成为“不朽”。这大概便是长城的灵性。
  大同内外长城犹如玉带连珠,将雁门天险、平型要塞、杀虎隘口及无数烽堠卫所、敌棋暗道联成一体,构成一道塞上的美丽风景。
  我在长城上漫行,徜徉在古城步道和现代人潮中,犹如置身于斑斓的画卷,思绪从绵长的怀想和悠远的追忆回到现实。当乘车归途中,我透过车玻璃再回首眺览古城新姿时,顿时领悟到:长城已将咋天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连接起来;长城脚下的儿女,正在将祖先的心愿化为灿烂的图案。昔日里用血肉筑起的长城,而今却是春色尽染,气象万千。
  漫步大同古长城,其实是在通往历史的深处。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15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