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新闻网

邂逅古都神韵 解锁文化密码
2025-07-02 09:02:05  作者:王春艳  来源:大同晚报


当历史的长河流淌过华夏大地,山西宛如一座“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深藏着华夏文明密码,而大同古建恰似这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时光的雕琢下,沉淀着千年古都的风华与韵味。日前,记者先后走进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景区,通过采访讲解员、导游、游客等,从不同角度解锁古建背后的文化密码,剖析古都大同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即公元1038年,具有皇家祖庙的性质,来到华严寺,可以看四朝合一的大雄宝殿,看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对琉璃鸱吻,还可以一睹合掌露齿菩萨风采……”日前,在华严寺景区,讲解员李亚楠为游客介绍华严寺看点。精彩的讲解不仅让游客沉浸古建之美,还让他们“走进”辽金时期西京大同的历史盛景。

  李亚楠介绍,华严寺中现存古代木构宗教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大雄宝殿和“八大辽构”之一的薄伽教藏殿每次都是讲解的重点。大雄宝殿囊括了辽代的基础、金代的殿堂、明代的塑像、清代的壁画,雄伟壮阔、技艺精湛,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造型精美、栩栩如生。薄伽教藏殿建筑与彩塑浑然一体,殿内的合掌露齿菩萨生动优美,被梁思成誉为“海内孤品”的重楼式小木作壁藏及天宫楼阁更是尽显辽代建筑艺术之美。“我还会从文化角度去解读,比如坐西朝东的华严寺体现了辽代契丹人‘以东为尊 逐日而居’的生活习俗,塑像方面不仅有承袭唐制的特点,而且保存游牧民族特色,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李亚楠说。

  “在善化寺,可以从穿越千年的光束开启文化之旅。”在善化寺景区,金牌导游周德慧化身“美学传播者”和“文化输出者”,向游客讲述善化寺的芳华魅力。善化寺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大部毁于兵火,金初由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历十五年始成,明正统十年即公元1445年更名为善化寺。

  “当年梁思成先生来善化寺考察时,激动地说‘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一次文化的邂逅,让梁思成的手绘笔触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建筑之美。”周德慧说,善化寺整体布局规整,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左为文殊阁,右为普贤阁。三圣殿为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斗拱硕大华丽,形如怒放的花朵,这种斜拱是辽金建筑的特有形制,存于殿内的“朱弁碑”,被誉为善化寺“镇寺之宝”。大雄宝殿是寺内殿宇中唯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历金代重修,殿内有精美的彩塑,其中“大吉祥功德天”塑像和鬼子母塑像尤为出众。

  大同有“龙壁之城”的美誉,从一龙壁到三龙壁、五龙壁,再到九龙壁,用琉璃或者砖雕的方式,把古都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走进九龙壁景区,只见九条巨龙或昂首吞云,或俯身戏珠,山石、波涛与流云穿插其间,尽显磅礴气势。“与北京北海九龙壁相比,我觉得大同九龙壁更显古朴大气,壁身精雕细琢,九条壁龙浮雕画面饱满纷呈,整体建筑光耀夺目,让人不禁赞叹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女士说,这是她时隔40年再次来看大同九龙壁,不仅是因为九龙壁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因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让她通过九龙壁等古建筑走进大同、了解大同,感受大同的多元包容和文脉气度。


(编辑  任俊研)


-----------------------------------------------------------------------

关于我们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晋ICP备05004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