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63145剂次
本报讯 (记者 高燕) 接种新冠疫苗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手段。7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2月7日,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63145剂次,未发现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据了解,前期我市对18-59岁之间的冷链物流从业人员,海关边检人员,民航、铁路、公路从业人员,快递服务从业人员,城市公共交通从业人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了摸底。今年1月,我市全面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并按照“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的原则,根据摸底调查人数、辖区接种单位分布和接种人员配置等情况,在10个县区指定40家预防接种门诊开展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同时,全流程、全链条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你好,请出示一下行程码、并测量一下体温。”日前,记者在市中医院接种点看到,新冠疫苗接种现场秩序井然,医务人员在查验行程码、测量体温、查验身份证等信息后,会对符合条件的接种对象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告知,确保其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对接种对象讲解接种疫苗的禁忌及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疫苗时工作人员还会再次对接种对象进行身份确认。
据了解,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采用错峰接种,接种点上午开展常规接种工作,下午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接种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置接种点,对所有接种人员进行了规范培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受种人员筛查、知情同意、不良反应监测、应急救治等一系列制度,以确保接种工作安全顺利。目前,我市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第一剂次接种已全部完成,第二剂次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市疾控中心提醒,本次重点人群接种使用的疫苗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共接种两剂次,两剂次间隔14天至28天。接种新冠疫苗后,避免醉酒;避免接种部位感染;如果还需接种其他疫苗必须要间隔14天以上;注意保暖不要感冒。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酸胀、红肿,或者乏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如未恢复需及时就医。此外,接种新冠疫苗后仍应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并保持1米社交距离,防护措施不减才能更好地保障大家安全。
-----------------------------------------------------------------------